萍岛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城北、潇水与湘江二水汇流处,是永州著名风景胜地,此处为“潇湘八景”之首“潇湘夜雨”之所在。
.

.
.
.
萍岛之境又名“萍洲春涨”,自唐宋以来,即负盛誉。每逢春夏水涨,立于岛上石矶,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江天风月,远浦归帆,渔舟唱晚,画意诗情,尽入眼底。岛如随水沉浮一叶扁舟,风韵万般。每逢潇潇落雨漫天弥下,游人夜宿萍岛,手把一盏香茶卧听江涛,或手执一把罗伞踽行于江畔,领略迷蒙夜雨所带来的静谧氛围和朦胧之美。
萍岛原名频洲,也称浮洲,因生长白苹而得名,名称源于《楚辞》。四面环水,湘江从西,潇水从南舒缓而至。环岛一周约600余米,岛上古木参天,竹蕉繁茂,风光旖旎,被宋代著名诗人米芾称之为“瑶台”仙境。明代徐霞客来访此地,称萍洲在湘口之中,潇湘潆洄,恰如龙口之含珠。
.
萍岛自清乾隆四年(1739)始建潇湘祠和启蒙馆,清光绪年十三年(1886),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创建频洲书院,由永州知府聘清学识广博之士主讲。光绪十五年(1889)湖南乡试,频洲书院有八人考选贡生,自此名声大振,逐渐成为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书院改为永州府中学。之后校名多次更改,直到“永州一中”的前身。萍洲书院旧址也曾一度成为地区糖厂、干部疗养院、商业中专等。
萍洲书院近年来在原址恢复重建,秉承唐宋以来的书院传统,立足于湘南历史、地理与文化特色,开设国学课程。其建筑格局沿中轴线自北向南,建有奎星阁、讲堂、中门、大堂、大门、门庭、影壁和长廊等。其中,奎星阁是书院的藏书之所,讲堂为半开放式的大厅,院内多有牌匾、楹联以作警示。院落中间有清代遗留的青石甬道,两旁植有古桂,大门匾额题写“古潇湘”三字榜书,以简洁、朴拙的风格,体现出萍洲书院恢弘、古雅的内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