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定青铜器的秘诀,你掌握了几招呢?

 惠训书院 2018-09-07

鉴定青铜器的秘诀,你掌握了几招呢?

民间收藏当以铜、玉、瓷排列成序的。其中这个铜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铜器了,只有中国古代最精致的青铜器,那才是堪称国之瑰宝!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仿品,很多藏友都不知道如何应对。一些专业人士通过长期的实验,也总结出一些实用“招”,藏友们可以参考一下。

1.锈蚀辨伪

古代青铜器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地下埋藏,由于受地下环境的影响,它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由于各个青铜器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条件不同,所以腐蚀情况和程度也各有不同。

古代青铜器出土的表相,第一层是绿锈,也可能是绿漆古、黑漆古,(真正的黑漆古的黑,其色质是带有活性的,此黑很容易擦落),有的绿锈下面还有蓝锈,俗称叫孔雀蓝;第二层是红锈(俗称“枣皮红”,即氧化层);第三层是金、银(上面往往还含有铅的成分),有的这层是没有的;第四层才是真正的青铜材质。也可能只有三层的。

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层次感而形成的,属于很老结的皮壳,还有表层有萎缩感、桔皮纹的特征等,即使高仿品也难以达到这种程度,这就应该作为鉴定中的主要确认指标,但鉴定的结论不能单一而言。

2.花纹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副纹饰凸显,以细致、简朴与厚实为风格;周代才形成风格多样化,尤其是主纹饰明显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也有的副纹饰略微低于底平面,而这样的副纹饰,其边沿没有必要另加勾线,但主纹饰仍然明显地高于副纹饰与底平面的。所以这个时期副纹饰的边沿,一般都会高于底平面,不必再用勾线来分割副纹饰与底平面的,但后期趋向素朴;晚期战、汉时代的青铜器的花纹清新活泼,会强调纹饰块面分割的组合,但主、副纹饰与底平面是一样平的。因此会出现勾线,以区别于副纹饰与底平面。凡是要用勾线来区分主、副纹饰与底平面的,倘若主、副纹饰与底平面,不明显形成高、中、低三层的,包括使用简单框线来分割图案纹饰的,即为晚期的青铜器。

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通称为铭文。这种文字叫大篆、也叫金文、俗称为钟鼎文,又分为凹下的阴文与凸出的阳文,就是通俗讲的阴工与阳工之分。

作为铭文的形式:一种是在器物上临时急就刻成的,都是单刀刻成凹进去的阴文(一称阴工),字迹往往容易被磨损,成了较为浮浅的阴刻铭文;一种是事先浇铸在器物上成为凹进去的阴文(也称阴工),字迹相对较深也易于辨识,但仍有字迹因为腐蚀,也会模糊不清的;再一种是阳文铭文(又称阳工),就是浇铸凸出来的文字,这种文字形式相对要少;另有一种既有阴工铭文,又有阳工铭文,这种阴、阳工混合铭文的形式极为少见,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凡是后仿品的青铜器,不论是高仿与低仿品,其中只要有铭文的,后仿人必不具备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文字修养,即便仿品工艺能够达到高度乱真的,但是也无法做到上面铭文的乱真,那怕电脑制版都会缺乏文字中应有的神韵。

3.剥落物的验证

铜器上的锈是多年生成的,一般比较坚硬,它们是铜质里生成的,犹如矿藏一样,是一层一层,一点点的长出来的,坚固致密,不易剥落(有害锈除外)。作伪的铜器要用铜锈伪装,而其表层也要经各种伪装处理,但不管怎样伪装,假的决不能变成真的,观察铜器的表层和锈斑,是铜器辨伪的关键。

传统的做锈,一般均采用“点土喷锈”。因作法技术高超,一般作的很像,但有很多的弱点。因它不是多年腐蚀生成的锈,实质并不结实,用硬物磕碰露出破绽。如果轻轻抠下一小块,用硬物一碾便成碎末。这种锈,还可观察锈底部,新铜平而光滑。剥落层可用火烧,真的火焰呈蓝绿色,古铜锈一般不易燃烧,锈结晶在高温下会发出炸裂的声音,无异味。用树脂或胶水制造的伪锈在高温下会熔化、燃烧,呈红黑色,并且冒烟,能闻到各种胶水味儿或烧塑料味儿等刺鼻的气味。

近年来,随着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藏家介入这个门类,而且,藏家们发现,高价成交的青铜精品一旦进入买家手里,就藏而不露了。在未来阶段,青铜精品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涨幅,而精品资源越来越少,需求量却越来越大,随着买方市场的不断扩大,必然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藏友喜欢青铜品,就在自己资金实力的最大范围内,寻找品相完好,具备独特性、稀缺性的藏品,绝不能犹豫,否则可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好藏品,来佲家。好藏品,来名家说宝!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收藏的知识或者您有鉴定、出手藏品的需求,欢迎您带着您的宝贝来名家馆,让《名家说宝》的鉴宝专家为你解疑答惑,把脉藏品,提高自身收藏技能,丰富收藏知识。

鉴定青铜器的秘诀,你掌握了几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