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白术散 2018-09-07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李玫瑾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孙骊君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由此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父母课堂: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知天命之年说过一句话,她说20岁之前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对于她的这点人生感悟,您怎么评价?

李玫瑾:她说得很对。事实上,性格比智力更能决定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常有这样的情况:特别精明的一个人,他到哪儿大家都讨厌他。因为他太精了,你跟他在一起,永远算计不过他。他最占便宜,所以大家尽量躲他远远的。相反,你遇到一个傻憨憨的人,你跟他在一块儿,你让他给你干点儿活人家就给干了。你会觉得占人家便宜了,人家越不计较你就越喜欢他,你希望他在你身边。因此当他真有什么难处了,你也着急。为什么?这个人好啊。所以第一你愿意跟他在一起,第二你会帮他。我们老说的一句话叫“吃亏是福,傻人傻福”,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从这个事例中看到什么?吃亏的这个人性格好,而那个精明的人智力好。智力好的确管用,首先上学上得好,但我认为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有一次见到一个42岁的正局级干部,他是学果树的。我就纳闷儿了,我说:“你是学果树的,怎么干到中纪检的局长来了?”后来聊开了我就发现,他为人特别好,他心里有别人。永远都是人家稍微有些难处,他只要看到,就帮着解决,而且是马上着手去解决。所以大家都愿意在他手下干,一投票他的票最高。这样的人不需要多么高的专业水平。智商很高,读到博士又怎么样呢?曾有一个博士有一天表示活着没意思了,想自杀。他的导师、同学以及父母都在努力开导他,导师还特意请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吃饭。不曾想他吃完饭连宿舍都没回,直接从宿舍楼的窗户那儿跳下去了。他在遗书中写道:“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走了……”一个已经学到博士的人心中只有自己,不会为别人甚至他的父母活着,不愿意给父母养老送终。这样一个人不是很自私?所以这种人大家都不喜欢他。

父母课堂:看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就是性格要随和,能为别人着想,走到哪儿都让周围人觉得舒服。

李玫瑾: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走在路上,能看到有些开车的人十分差劲。他非把车停在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地方,要是他停车时,距离稍微合适点儿,就能多腾出一个位置来,别人还能多停一辆车。再比如说你工作当中遇到一个人,这个人从来不给别人添麻烦,谁跟他打交道都会觉得很舒服。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去为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特别好,让人特别舒服。

父母课堂:您说的这些是不错,但是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习惯了被家里人捧着、宠着。只有别人顺着他的意思来,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李玫瑾: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自己要吃苦头,而且会连累父母吃苦头。因此父母必须认清这一点,不能让孩子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简单地说,就是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拒绝孩子是有技巧的。在孩子36岁要舍得对他说“不”,但需注意有四件事不要做:第一不要骂他,第二不要打他,第三不要在他闹的时候给他讲道理,第四不要走开,要陪伴在他眼前,给孩子一个态度。这个方法用在七八岁的孩子身上也完全可以。

父母课堂:这个方法具体怎么用?您给我们讲一讲。

李玫瑾:抓住孩子一件做得不对的事儿,无论他是在商场还是大街上闹,拉着他的手或者抱起他往家里带。不要在外边管孩子,也不要当着很多人的面训孩子。很多家长在大庭广众面前就骂孩子,给了孩子一个特别不好的形象,他以后处理问题也容易是这种模式,所以父母不能这么做。

最好是一对一。这个一对一谁都可以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可以做,就是这孩子跟谁闹,谁就来做这个事儿。

回到家把孩子带进卧室,把门一关就剩你们俩。为什么要带进卧室呢?因为这屋子里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关上门以后不要打孩子,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也不要给他讲道理。小孩闹的时候有些妈妈就在旁边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这样做怎么怎么样了。我跟你讲,他那会儿闹的时候你这声音就是噪音,而且你越说他越闹,你不要在这时讲道理。你只要看着他并且明确地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闹就闹吧。”然后你就拿一个凳子,坐在他对面,两手一搭,笑眯眯地看着他闹腾。如果孩子在地下打滚,脑袋碰到床角、碰到凳子腿上,你千万别去扶,你一扶他会再撞,因为他就等着你过来。当他撞一下的时候,你也要表个态,但要用特别温柔的声音说:“撞得疼不疼啊?不疼自己接着撞,反正是你自己撞的,我不管。”他一看你真的不管,也就不撞了,这个过程就叫较量。这个较量你别管多长时间,只要跟孩子较量过这一次,他就会知道闹腾没有意义,以后他就不会再这样干。

父母课堂:等孩子平静下来,还是要跟他讲清道理的吧?

李玫瑾:对,当孩子不跟你哭闹了,这时候开始跟他讲道理,引导孩子把想法说出来,让他跟大人互动。比如对他说:“你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好好跟我说?要是真的想要什么你说出来,说完以后你告诉我有什么理由,然后我要是觉得你对,我可以考虑;不对的话,你也要听听妈妈怎么说。”爸爸、奶奶、姥姥也都可以这么做。孩子是依赖于你的,你不要让他拿住你,但你也不要欺负他,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好意思跟你说想要什么,但他盯着那个玩具不走,或者盯着那个冰棍看。这个时候你就要蹲下来,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你是想要这个玩具吧?”“是。”“为什么想要呢?他肯定说好呗你能跟我说出哪儿好吗?他说不出来。然后你就跟他说:“妈妈一个月才开一次工资,咱们要买这买那,30天下来这一个月工资就没了。但是我可以想办法,因为你表现好,我想办法省着点儿,咱们回头再买玩具好不好?”也就是说,你要跟他算日子,算这个过程。接着你就告诉他,要怎么表现才算好,比如说中午要好好睡一觉,要认真写作业,帮家里做事,等等。孩子想要什么不是非得一口拒绝,但你一定要提出要求,等他达到时才能满足,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性格培养。

父母课堂:嗯,要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还要讲究培养的方法。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