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糖控制的越低,就越不会得并发症吗?

 小小糖足 2018-09-07

就糖尿病这病本身而言,血糖控制得越好,意味着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越佳。但是这需要餐前、餐后的血糖都要控制得很好,也就是说我们要看血糖的平均值。有的人餐前血糖挺好,餐后就冒高;有的人相反,餐前高,用药控制餐后血糖比较好。这血糖高高低低,就行坐过山车,我们糖友的身体哪能受得了?

所以说,只有餐前餐后血糖都要控制得好,我们才能真正避免并发症,那什么才能反映糖友日常的平均血糖呢?不是靠算数吧?当然不是,糖尿病检查中有一项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相信老糖友都知道,它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英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就能下降21%,心肌梗死发生率则下降14%,然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相关指标却不是越低越好。

据一项相关追踪调查显示,样本病例7万余名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值区的人死亡风险反而会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低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同时由于他们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变差,就会出现身体器官的一些功能性障碍,特别是脑功能的一些障碍,过长时间没有及时纠正的低血糖,可以出现急性意外,比如诱发脑血管意外,或者心脏出现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等。另外,长期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脑细胞的死亡,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最后会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值得提醒的是,约一半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很容易被忽视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的波动性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控制血糖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对于年轻、刚发病、早期的病人仍应严格控制血糖,也要控制血压、血脂甚至体重,但对于年老、病久、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来说,要适可而止,要个体化,控制血糖目标可以放宽,例如糖化血红蛋白7%左右,并不是血糖越低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