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养关注】大鲵病害防治技术

 JackieLau168 2018-09-07

  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飞速发展,大鲵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异地交流不断增多,养殖环境不断变化,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至。大鲵病害的发生与传播,已经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大鲵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大鲵病害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成为大鲵养殖业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大鲵病害防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大鲵养殖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预防时以水温为参照,水温在14℃以下时,每月用药1次;水温在14℃以上时,每半月用药1次;预防的药物可以使用碘制剂、中草药、高锰酸钾等刺激性较少的药物,用量用法参照使用说明书。 

2加强巡查,尽快发现

大鲵生活在水中,不易观察到发病征兆,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要多巡池,仔细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①看摄食。在没有改变饵料的情况下,摄食突然减少,就要引起注意,尽早找出原因。②看活力。正常健康的大鲵对光照、声音、水流等外界刺激比较敏感,能快速应激做出反应,如果对这些刺激反应迟钝就要引起重视。③看集群。离群独处的大鲵要重点观察,群养的大鲵突然分开不集群可能是病害流行的开始。④看形态。浮肿,体色发红,身上白点明显,躯干发直,眼睛模糊都是比较明显的病态。

3准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大鲵是一个抗病能力强的养殖品种,只要注意养殖水环境、尊重大鲵的生活习性、实施健康的养殖方式,大鲵的病害并不多。对大鲵病害的诊断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一旦发现大鲵异常,应尽快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断,摸清大鲵发病的原因,实施隔离,做出治疗方案,再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对症下药,切忌病急乱投医。  

4科学给药,注重效果

①适量施药:施药之前,一定要先准确测量、计算出池水体积,并考虑水温、pH等因素,为选择用药剂量做准备。各种渔用药物使用时,必须要了解该药物是否在有效期内,然后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使用量,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及水质环境特点选择合适浓度,要正确掌握用药的次数,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②均匀施药:在使用渔药时,应把药物摇匀、稀释。特别是消毒药物要先用水稀释100~200倍,避免局部施药集中,引起病鱼应激或中毒。施药后24小时内认真观察防治对象的群体动态,跟踪病情。③药物试用:大面积使用药物前,一定要先进行小规模的药物试用,特别是不熟悉的药物,只有经过试用、确定安全后,才能大范围使用。④禁用药物:因大鲵本身及养殖环境相对封闭,在大鲵养殖的过程中,不宜使用含氯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5完善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管理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隔离、消毒、养鲵尾水处理及病死大鲵无害化处理等设施,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日常巡查、消毒、疫病防治、养鲵尾水处理、病死大鲵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做好养殖档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