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筋膜连接的世界!

 xyf4345 2018-09-07

肌筋膜经线是临床医生的得力助手,将“解剖列车”喻为一个简单的轨道游戏可使其更好理解。几个简易的游戏规则将会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肌筋膜连接迷雾中,找到最有临床意义的轨道(图 2.1)。书中无法穷尽所有的肌筋膜连接,读者可以根据下述规则构建书中没有提到的其他列车。一些人身体结构异常,例如脊柱侧弯或者被截肢,那么他们将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肌筋膜传递路线。


简而言之,有效的肌筋膜经线必须有直接的纤维连接,可以传递作用力并且方向与深度保持一致。了解肌筋膜的附着点、分支点及替代路线,对于临床也非常有帮助。


但有时,我们也需要变通或者打破这些规则。我们将打破规则比喻为“脱轨( derailments ) , 同时也会给出不被打破的适当理由。



“轨道”需沿着连续不断的、一致的方向前进
1


为了找到一趟解剖列车,我们需要找到由肌筋膜或结缔组织组成的“轨道”(肌肉和韧带,是被人为划分出来的,并不是由于天生、进化或者解剖上的不连续所致的)。这些结构必须展现筋膜纤维的连续性,就像真的火车轨道那样,这些肌筋膜拉力线或者传递线必须足够直,或者只能逐渐地改变方向。还有一些肌筋膜连接只在特定姿势或者动作下才能被展现出来。


同样,因为人体筋膜是在不同平面上排列,所以从某一层筋膜平面跳到另一层,就相当于火车的脱轨。规则不允许筋膜在方向或深度上有突然的改变(除非能够证明这种改变是筋膜自身的作用),也不允“跳过”关节,或与轨道方向相反。这样会使得肌筋膜的张拉能力丧失,以至于力量无法从这一点向下一点传递拉力。



A. 方向


举例来说,胸小肌和喙肱肌在喙突上有明显的筋膜连接(图2.2A,并参见第7章)。然而,当手臂放松置于体侧时,它就不具备连接功能了,因为这两个肌筋膜结构之间有一个突然转向(如果读者们还记得,没有周围包绕、覆盖和附着的筋膜,肌肉就是块碎牛肉,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再使用肌筋膜结构这个繁琐的术语,而直接使用“肌肉”一词)。当手臂像网球发球时那样举起,或者像猿猴一样悬吊在杠上或者树杈上(图2.2B),这两块肌肉就会连成一条线,连接肋骨与肘部,发挥出肌筋膜链的作用(如果继续向两端延伸,考虑臂前深线和体前表线,那么将会构成拇指至骨盆的连接)。


这一理论让我们意识到:网球发球或者引体向上时,所出现的功能问题可由于这两块肌肉,也可由于它们的连接点,或它们上方或者下方的结构。熟悉了这些列车,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师都可以制定出合理而又全面的治疗策略。


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筋膜结构本身也可以在拐弯处传递拉力。例如,腓骨短肌在外踝处突然弯曲,毫无疑问此处仍然保持了肌筋膜的连续性(图2.3)。当筋膜需要使用这些滑轮装置时,我们的规则当然允许其存在。






B. 深度


筋膜深度不可能像筋膜方向一样突然改变。例如,当我们从前面观察躯干,从方向上,腹直肌和肋骨前面的胸骨筋膜似乎应该连接到喉咙前方的舌骨下肌(图2.4A)。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舌骨下肌附着于胸骨后方,从胸腔内连接于腹侧筋膜平面(这是前深线的一部分),而不是浅层筋膜,就可以清楚地认识那趟“列车”的错误了(图 2.4B)





C. 筋膜间隔层


我们还要避免让一列解剖列车穿越与其方向不一致的筋膜间隔层,可想而知,张力如何能透过一堵墙壁来传递呢?例如,长收肌下行至股骨粗线,而股二头肌短头则从股骨粗线沿相同方向前行。那么这是肌筋膜连接吗?事实上不是。因为其中有一个大收肌的筋膜间隔面,阻断了长收肌和股二头肌之间直接的张力传递(图2.5)。它们之间通过骨骼可能有一些机械连接,但是肌筋膜张力传递却被这堵墙隔断了。





轨道被固定在骨骼“车站”或者附着点上
2

在解剖列车理论中,肌肉附着点相当于“车站”,在这里,肌外膜或肌腱的底层纤维会陷于或延续于骨骼的骨膜,偶尔延续于骨骼胶原基质内。换句话说,车站就是外层肌筋膜袋附着于内层“骨关节”袋之处。



然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肌筋膜表层纤维延续并沟通了下一段肌筋膜轨道。例如,在图2.6中,我们可以看到右侧筋膜末端的部分纤维清晰地连接到肩胛骨周围的骨膜,而一部分纤维则延续至下一段肌筋膜“轨道”。夹肌、菱形肌和前锯肌之间有一层牢固结实的生物纤维连接。事实上,有人说,把它们分离成各自独立的肌肉只是比较容易想象。



举例来说,腘绳肌清晰地附着在坐骨结节的后侧。很明显,腘绳肌筋膜的部分纤维包绕或者进入至骶结节韧带,并向上至骶骨(图2.7)。这种连接并未间断,却被当代大多数的教科书所忽视,他们常通过肌肉起止端的动作来单独研究肌肉或筋膜结构,并且现代骨骼肌肉图也强化了这一观念。



大多数车站与下一个肌筋膜链的沟通主要是浅层纤维,而不是深层纤维。骶结节韧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深层纤维明显地把骨骼连接起来,其活动度非常有限。纤维层越浅,与下一个肌筋膜轨道沟通的就越多(图2.8)。深层纤维如果沟通过多就近似“松弛的韧带”;沟通过少就接近于 “僵硬 ( stiffness )” 或固定 ( immobility ) 。


轨道常分合于“道岔”,偶见于“机车库”
3


筋膜平面常交织分合。为了对应列车的比喻,我们称其为“道岔(switches)”〔英国称为“点(points)〕。例如,腹部肌肉的筋膜层源自腰椎横突,在外侧缝(later raphe)处分为腹内、外斜肌与腹横肌三层不同纹理的筋膜,在腹直肌周围又分开,然后在腹白线处合为一体,身体对侧以反方向重复了这一过程图2.9,从而形成一条“带”环绕身体。再举个例子,许多筋膜层交织在胸腰部和骶骨区域,它们混合成强韧的片状区,很难在解剖中将其分离。

道岔要求身体——有时也要求治疗师——做出选择。例如,菱形肌由棘突到肩胛骨内侧缘。在肩胛骨处,菱形肌(特别是其深层筋膜层)与前锯肌有明显的连 接,然后包绕肩胛骨下方延伸至肋骨;其(特别是浅层筋膜)与冈下肌相连,延伸至手臂(图2.10)。我们常常观察到筋膜或者肌筋膜平面的分合,那么其作用力究竟沿何路线传递,取决于身体姿势和外部作用力的方向。尽管肌肉收缩模式是一个因素,我们还是不能自由选择采用哪个解剖列车来分析特定姿势或者动作,许多调整因素(例如瑜伽姿势)都可以改变作用力传递的精确路线。但总的来说,作用力沿着轨道传递时,力的大小由当时的具体位置确定。


“机车库(roundhouse )” 就是很多肌筋膜力学矢量交会并且(或者)交叉的地方,耻骨和髂前上棘就是很好的例子(图2.11)。机车库常常是骨巴网性标志,在该区域有各方向竞争的力,所以做解剖列车结构分析时,这些部位非常关键。


“特快列车”与“普通列车”
4


多关节的肌肉(跨越两个关节以上)大量存在于体表。它们常常覆盖着一系列的单关节肌肉。每块单关节肌肉的功能相当于多关节肌肉整体功能的一部分。当解剖列车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将多关节肌肉称为“特快列车”,将其下的单关节肌肉称为“普通列车”。


例如,股二头肌的长头自髋关节“上方”行至膝下,故它是影响两个关节的特快列车。在其下方有两个普通列车:大收肌和股二头肌短头。大收肌跨越髋关节,可以将其伸展或者内收;股二头肌短头则跨越膝关节,仅能屈曲膝关节(图 2.12)



这一现象的意义在于:深层的普通列车比浅层的特快列车更能“固定”常见的姿势。然而,由于我们常常对深层的普通列车“眼不见,心不顶”,故经常忽视它们。这也意味着,骨盆前倾(髋关节屈曲的姿势)不是股直肌或缝匠肌的松懈,而是耻骨肌和髂肌(单关节髋部屈肌)的松懈。治疗慢性肘关节屈曲时,不应该把注意力全放在肱二头肌上,而应该放松肱肌。



 规则总结


虽然我们已经详述了人体最主要的肌筋膜经线(图2.13),读者仍可以遵循以下这些规则,找到并构建自己的肌筋膜经线(一些学生和同行依据本书规则,试图构建一条“后深线”,但是作者对此保持怀疑的态度):



 沿着结缔组织的纹理,保持相对稳定的方向,不跨越平面或者穿越筋膜间隔。

● 寻找位于下方的可能会影响该条线路工作的单关节肌肉。

● 关注车站,肌筋膜轨道在此处连接到下面的组织。

● 关注与肌筋膜经线分合的其他任何轨道。


版·权·声·明

来源:文章源于网络,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本微信平台转载的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不愿被转载的原作者或老师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进行删除。


(8月27日西安)第五期筋膜学-宫氏脑针-软外整合医学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2018年6月我们从古都洛阳出发,拉开了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崭新的篇章。为相应《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国家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推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经筋膜软组织医学学术组委会研究决定8月26——30号(26报道)在古都—西安召开第五期筋膜学-宫氏脑针-软外整合医学高级研修班,依托西安浓厚的医学学术氛围、整合医学的发源地,结合西安健工门诊部每天二三百人的疼痛患者门诊量(更好的选择临床观摩病例),尤其在脑与局部(脑针疗法与轩式骨针)、局部与整体(软外与筋膜学)全新整合观,相信会给您更多的启迪和受益。期待您的参与!

一、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宫氏脑针学术委员会  广州轩辕堂中医药研究院

承办单位:洛阳康曌堂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健工门诊部  

协办单位北京鸿博微创医学研究院  


二、研修背景


1981年宣蛰人医师始创《软组织外科学》,把列来不被重视的人体运动系统软组织:椎管外的骨骼肌、筋膜、脂肪垫、关节囊、韧带和椎管内的脂肪结缔组织以及脊髓膜,进入临床研究领域,发现软组织疾病和它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防而成为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科。三十多年来的传播,有人搞传承,不折不扣的按照老师教的做;有人则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轩氏骨针”是它的代表。发明人李轩老师遵循师训:“我研究软外治痛的理论,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发展至“轩氏骨针”,可以使“病人不会这么痛苦,医生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性的筋膜医学研究的兴起,使得无色、透明的包束性器官——筋膜成为了人体生命科学中“灰姑娘”。原来软组织外科学工作者,一直重视骨骼肌,对肌筋膜、肌囊膜、肌内膜于不顾,现在发现它与内脏相连、神经相连,及专门感受器相连,也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对人的生命活动起到了支持、储备作用,与功能活动相对应,成为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两系统之一。因此,健康的筋膜成为人体健康的基础。找到了中医、西医科学认识人体生命的共同基础,以此解释中医药学,显得意义非凡。同时,深化了软组织外科学。


而2013年山东济南宫长祥教授又提出了“神经调衡理论”以此为指导,发明的“宫氏脑针疗法”以理念新、方法简、安全好、疗效高、范围广的五大特点,而风靡大江南北。2017年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最新适宜技术”,在全国传播。


上述三项中国的原创理论与技术的整合,打开了临床医学的新局面。对传统的、常规的、不能治愈的、疑难顽固的慢性疼痛,三瘫:脑瘫、偏瘫、截瘫,红斑性狼疮、银屑病、恶性肿痛、支气管哮喘,心衰、肾衰、呼吸衰竭,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脑骨头坏死等等,都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授课内容


①整合医学部分

1.整合医学概要;2.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产生背景和使命;3.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应用。


②筋膜学部分

1.筋膜学概要;2.人体结构的两系统理论;3.筋膜学的相关研究及生物学意义;4.筋膜学与经络;5.筋膜学国内外研究进展;6.筋膜在临床的重要性;7.筋膜与临床疾病的诊疗 8.临床神经解剖与疾病;9.筋膜与神经的关系。


③软组织外科学及“轩氏骨针”部分

1.软组织外科学压痛点检查方法及理论;2.压痛点与“轩氏骨针”

治疗关系;3.“轩氏骨针”在常见软组织疼痛的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

4.“轩氏骨针”临床治疗观摩。


④“宫氏脑针”部分

1.神经调衡理论;2.神经调衡理论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3.“宫氏脑针”的定点、定位及操作方法;4.“宫氏脑针”临床治疗观摩。


⑤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理念下慢性疼痛的病因、病理、治疗和预防。


四、授课老师



王军 筋膜学研究领军人物

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针灸文化环球行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人民政府高层次领军人才,现任深圳大学医学部中医筋膜学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筋膜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筋膜学与中医学》、《筋膜学通用教科书》等,担任三部国家教育部、卫健委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筋膜学和临床解剖学,是筋膜学研究领军人物。


宫长祥老师  宫氏理论与原极针疗法

      生于1965年,汉族,与其弟弟宫小虎先生共同创办山东宫氏安民医疗集团,辖有北京宫氏医学研究院、东营垦利黄河中医院、德州宁津安民医院、聊城临清安民医院、济宁鱼台晨光医院等,近期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与多家大型公立医院开展以宫氏理论与技术为支撑的疼痛、癌症、中风、脑瘫等科室的合作共建。

 曾任济南市按摩医院业务副院长,现任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医学会山东分会会长、中国中医院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委员,济南市天桥区十大拔尖人,是山东省最早开展臭氧、射频、等离子等微创技术治疗者之一,精通银质针、小针刀等多种针法,在省城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省城很多领导与名人都是宫老师治疗过的病人和粉丝。

 宫老师独创宫氏神经调衡理论与技术。从事疼痛临床研究二十余年,精通疼痛大部分疗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传统各种方法的不足入手进行思考,展开其理论探索之路,其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是神经支配失调理论与原林教授的筋膜学原理,结合临床穿透性的悟到疼痛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神经压迫理论、无菌性炎症理论、软组织粘连理论、经络不通理论,而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所致。在二千余例的临床实践中,此理论得到充分验证,按此理论指导治疗,治愈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疑难杂症,疼痛病更是得心应手。


   宫老师是理论先成,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寻找践行其理论的工具,几年中多有改变与发展,至今定型为“原极针”,原是寻找病症的最本真的原因,极是疗效达到至高的境界,原极针即因此成名,其义表达治疗的理念与精神。


李轩 

151医院疼痛科主任;北京瑶针堂国际医学研究院院长;  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教材编委《瑶医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编委;广西省卫计委《瑶医临床诊疗规范》编委;广西卫计委瑶医银钗针技术标准制定者.

从事银质针研究数年,一直在探索以针代替药治疗疼痛病的优点与可行性,2003年师从于中国软组织外科创始人,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终身荣誉理事长著名骨科学专家宣蛰人教授,并收其为嫡传弟子,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集百家之长,并通过对大量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2015年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究并立瑶医银钗针法,并被聘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医药学教材编委2016年在软组织致痛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创立了“轩式骨针”,该技术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无痛苦,并且效果显著而持久。李轩老师研究出的这项独有的技术,大大减少了以往针灸治疗的复杂化,使其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安全、高效、无痛苦,便可解决患者被疼痛折磨的难题,疗效立竿见影,治疗效果惊人。主要治疗各急慢性疼痛,如:腰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冷胀麻木等颈肩腰腿痛及肢体功能障碍。 


吴卫国,主任医师、教授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毕业于现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原上海铁道医学院),由国家统一分配至现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原昆明铁路中心医院)工作至退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积极支持宣蛰人教授传播软组织外科学,并于1981年内部出版《软组织外科学》和举办历时两个月的全国首届“软组织外科与创伤外科”学习班。从1983年开始历任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顾问;2012年任首届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医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非药物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当前集中、整合软组织外科学和筋膜(筋膜学)研究的成果,全力创始一个从基础到临床软组织外科学而努力。

原海旺

受聘于河南省医学临床模拟解剖创始人、河南省软组织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颈肩腰腿痛医师学会解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解剖委员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解剖院士工作站高级工程师、中国中医药研究协会软组织诊疗委员会理事
郑州宏科卫教用品有限公司解剖技术总监。从事临床解剖教学20余年,曾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的基础解剖教学及生命科技馆的建设解剖技术支持!参与编著鼻整形外科学,脂肪移植抗衰,实物解剖图谱,临床实物解剖应用学等著作!
    是资深的临床与解剖相结合的实践型教学导师,真实解密慢性疼痛的发病机理与三维立体展现人体奥秘,对各个人体潜心研究发掘体内“疾病与衰老”的真正原因与“筋膜健康”系系相关!!
    临床教学合作于:北京汉章针刀研修院培训,庞继光针刀研究培训,河南中医药大学痛王医学院弧刃针培训,北京陈振华双刃针刀培训,深圳液体针刀培训,宫氏脑针培训,健康运动管理培训,胜春集团针刀内科病培训,软组织外科学银质针培训,国脊圣手培训,东方人鼻整形培训,面部年轻化技术培训,耳鼻喉内镜手术培训,GBL射频技术培训,脊柱微创内镜培训等等,近几年参与培训国内外临床医师二百多期,约五千多名临床医师!!


五、课程安排


日期

内容

8 26

全体报到

8 27

1、开幕式

2、吴卫国教授:筋膜软组织整合医学概要。

3、王军教授:原海旺教授:筋膜学专题部分

8 28

宫长祥教授:“宫氏脑针”部分

829

李轩院长:软组织外科学及“轩氏骨针”部分

830

1、李轩院长:软组织外科学及“轩氏骨针”部分

2、吴卫国教授:软外,筋膜,脑针、骨针整合医学新思路——为未来医学的探索。

3、颁发结业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