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肌筋膜触发点干针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郭医 2018-09-07


近年来,针对前交叉韧带(ACL)术后重建的康复已出现几种新的模式,其中肌筋膜触发点干针在处理与前交叉韧带术后相关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能非常有益,尤其是在康复后期降低疼痛、增大膝弯曲程度和改变股四头肌力学特性等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迄今,尚未有随机对照试验(RCT)针对触发点干针在前交叉韧带术后的早期康复中发挥的作用展开研究。因此,来自欧洲马德里大学健康与运动学院的Jorge博士联合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莱昂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了这项研究,目的是:确定将触发点针刺股内侧肌这一模式加入到前交叉韧带术后的早期康复方案中,以期探究其在降低疼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改善方面的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

纳入44例完全性前交叉韧带撕裂外科术后重建的亚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22例)、常规康复+触发点干针组(22例)。分别观察一次治疗后即刻、24小时、1周和5周的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稳定性和功能的改善情况

图1 实验流程图

图2 股内侧肌肌筋膜触发点(MTrPs)干针针刺治疗


图3 受伤侧下肢渐进性本体感觉运动锻炼


【研究结果】

  • 干预后即刻,触发点干针与常规康复相比,在处理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 干预后24小时和干预后1周,触发点干针与常规康复相比,在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和提高膝的功能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 干预后5周,触发点干针与常规康复相比,在提高膝关节功能方案仍具有显著效果,且统计学差异存在。



【研究结论】

将股内侧肌触发点针刺干预添加到亚急性期完全性交叉韧带术后重建的康复中,可以在短期改善术后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在中短期改善膝关节功能。


【研究背景】

在美国每年有发生数十万例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患者。年轻运动员发生ACL撕裂的大概有825万例。ACL和半月板损伤的患病率可高达0.35%,发生的风险随着身高或体重指数(BMI)升高而增加。 ACL与继发性骨关节病相关,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和增加经济负担。如今ACL患病率的增加可能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增加有关。 ACL主要是非接触机制产生的。虽然X线片可用于排除相关病情,但是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ACL撕裂的最标准方法。


ACL关节镜重建手术通常使用自体移植物,例如髌骨腱或屈肌腱(半腱肌和小腿)的中1/3。这些治疗方法的结果和并发症在文献中有非常详细的描述。ACL撕裂重建术后通常需要较长的休息时间。虽然已经提出了新的方法来缩短移植物愈合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这些方法对临床治疗和疼痛改善仍然是有争议的。


针对ACL重建后已提出了几种新的康复方式。关节活动范围(ROM)、力量训练、早期高强度电刺激和功能锻炼已被提出作为康复期间的最有益辅助治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加快康复对其恢复是有害的。然而在进行辅助治疗时需进一步研究,以评估康复时间和临床改善情况。


尽管缺乏对触发点在此类损伤中的流行率或发病率的调查研究,但触发点干针刺治疗(TrP-DN)治疗已经被提出作为改善ACL重建患者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有益辅助治疗,尤其在降低疼痛强度,增加膝关节屈曲范围,改善后期康复期间股四头肌的力学性能。


事实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被认为可能是肌紧张带中敏感点激发的一组敏感的、运动或自主神经症状,也就是肌筋膜触发点(MTrPs)。活动性MTrPs可能会在MPS患者中产生自发电位和明显的疼痛。


最近,在对下肢患有MTrPs的患者进行干针(DN)治疗的系统评估中表明:TrP-DN在短期内可有效减轻疼痛,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TrP-DN与其他干预措施的联合治疗效果。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之前,单次治疗TrP-DN(麻醉前)在术后一个月减轻疼痛强度明显优于安慰剂对照组。此外,TrP-DN添加到本体感受和力量训练运动中可改善下肢的功能和稳定性。TrP-DN干预治疗后,由于股内侧肌触发点存在引发的被动力学性能变差和牵涉性疼痛可能会得到改善


迄今为止,这是首个支持在ACL重建后早期康复过程中使用DN的随机临床试验(RCT)。

(原文:Velázquez-Saornil J, Ruíz-Ruíz B, Rodríguez-Sanz D, Romero-Morales C, López-López D, Calvo-Lobo C. Efficacy of quadriceps vastus medialis dry needling in a rehabilitation protocol after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t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 Sharma. VP, ed. Medicine. 2017;96(17):e6726. doi:10.1097/MD.0000000000006726.)



【资料拓展】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重量的40%左右,任何一块肌肉的麻烦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失调,甚至邻近内脏器官的功能异常。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骨骼肌内结节处大量高度异常的敏感小点,并在此处可触摸到一条紧绷的肌带。它最初由美国临床医师JanetTravell于1942年提出,她发现对肌筋膜炎患者骨骼肌膨大结节处进行针刺或缺血性按压时,可产生躯体局部性疼痛或远处牵涉性疼痛,并伴随肌肉的局部抽搐反应。




如果一块肌肉的疼痛触发点长期得不到治疗还会造成机体局部的力学失衡,而且同一力学功能的其他骨骼肌和拮抗肌也会受到间接的过用性损伤,最终产生触发点,造成整个关节的功能障碍。例如:肩周炎,开始只是某个肩袖肌的功能障碍,随即出现肩胛下肌、大圆肌的受累,同时还有喙肱肌和肱三头肌受累,以致造成肩关节的上举和内旋内收等动作的困难。另外,疼痛触发点靠近血管和内脏器官的位置会干扰相邻器官和血管的功能,出现相应症状。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在美国大约9百万人患此类疼痛。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调查,但从国内专家门诊来看,只会比这个高出10-20倍。这种痛症多见于老年人和运动人群,所以大多数运动性疼痛和骨科疼痛也与此相关。  


临床上,通过科学处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有效治疗多种急慢性疼痛,如:颈肩背痛、眩晕、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踝疼痛、足跟痛,中风后遗肌肉痉挛、肢体和躯干各部的疼痛、急慢性运动损伤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疼痛,产后耻骨分离疼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偏瘫、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