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影业的4张面孔:你看不懂的策略定位

 yushi823 2018-09-07

阿里影业( 01060.HK)成立4年来,面孔一年一变,四年四变。

这是前日采访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大麦网CEO樊路远(花名“木华黎”)时强烈印象。

这里简单梳理一下前三张“面孔”:


一、2015年,阿里影业原母体“文化中国”更名时,如此强调自己的目标:“将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探索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电商定制模式,利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发展电影O2O相关业务,实现电子商务与文化产业的跨行业深度合作。”

二、张强担任掌门时,一个“娱乐全产业链平台”。覆盖内容、发行、电商、投资等。尤其是通过收购粤科,从阿里集团引入管理层,调整组织架构,与“传统影视公司全面脱钩”。
三、一个影视业的基础设施公司。2017年,上海电影节上,时任文娱集团董事长、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的俞永福说,很想将“阿里影业”的名字改成“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内容会有涉入,但不会跟伙伴争夺利益,也不是未来重心。

现在是阿里影业第四个年头。老樊主持着局面,公司面孔又变了:在俞永福的论调基础上,它再度明确地拾起了“内容”。

阿里巴巴影业不做内容的说法,是被媒体上夸大了。我想澄清的是阿里巴巴会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没有内容的公司不是一个好的影业公司,所以必须要在内容上大力投入。老樊说。

四张面孔变化背后,有什么逻辑呢?

其实,若你仔细对比,前三张面孔中,第一张强调的是阿里集团属性复制。那可能是阿里影业诞生前后的简单定位,就是想做一个新的电商+文化产业,里面突出的是阿里电商业的属性。

那时,张强等人虽然已经上任,但应该还没有提出真正清晰的发展目标,更多还是反映阿里集团当时的诉求。

第二张所谓“娱乐业全产业链布局”,应该跟当时的掌门张强有关。他在传统影视行业的经历很深,而且也是内容出身。所以,内容当然是“娱乐业全产业链布局”的核心之一,虽然阿里自己并不直接大量做。

这里面当然也有阿里集团属性,尤其是宣发与电商(更多是衍生品)。而投资路径,也就是当时阿里拓展文娱产业的策略。

整个来说,全产业链布局,跟阿里集团的商业模式有诸多不同。差异在于,碰内容,差不多是要对应阿里淘系碰“货”了。这不是阿里集团当时的风格。

至于第三张,俞永福明显想清晰定义出边界与立场。基础设施确实也是阿里集团“五新”战略提出后的整体定位之一。

但俞永福的表达背后,也有行业持续的博弈背景:2014年电影节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曾表示,未来的影视公司都将为BAT打工。这观点,2015-2017年,上海电影节都很有市场。事实上,延续至今天,仍是一个焦点。

我相信,俞永福的观点,虽然有阿里影业自身比较明确的部分,应该也有消除争议的部分。

而老樊主持业务的此刻,阿里影业这第四张面孔,非常明显地再度确立了“内容为王”的地位,虽然并没有完全扭转俞永福给出的“基础设施”策略定位。

那么,如何进一步理解这第四张面孔的商业逻辑呢?

就先继续沿着内容来说。老樊再度强调内容,应该是看到了整个电影行业的一些发展掣肘:


一、整个盘子很小,参与者众多,缺乏真正的规模化企业。行业大约仅500亿人民币规模;

二、优质内容缺乏工业化支撑,导演、编剧等人才匮乏,缺乏持续性的精品生产能力;
三、供应侧亟待改革,供给不足。行业竞争扭曲,更多依赖存量市场的厮杀;
四、整个行业壁垒多多,缺乏效率与平台型企业支撑。

很明显,其中更多就是供应侧的部分。它涉及到人才、内容、工业化、技术、数据等许多要素的支撑。但若归于底层,还是人才与内容,这也是“两位一体”的话题。

所以,采访中,老樊更多就是围绕人才与内容展开,这个行业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一部作品从IP、故事开始挖掘,到剧本诞生、电影诞生、发行,至于观众到底喜欢与否,各方并不具备真正的爆款控制力。

第一张面孔之下,阿里影业强调过数据、技术、电商业支撑的价值,由于它掌握着海量的用户,借助电影工业化支撑,其实是可以最大消除一种不确定性。

但是,如何对外展示这种能力,阿里仅仅靠自己的宣发、衍生品、技术、数据并不能实现。毕竟,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具体的电影作品上来。

因此,阿里就急须通过内容端的创新,给出一种可行的实现路径。

我将这个动向跟阿里集团新零售放在一个层面来观察。

你能看到,阿里为了推进新零售,不但收购、整合了许多传统零售企业,甚至还“平地起高楼”地独立建立出一个盒马生鲜的世界,后者是一个高度垂直的商业新物种。独立建设的好处就在于,它能让绝大多数的公众、行业人士、合作伙伴直观地感受到新零售的现实性与落地可行性。

而且,由于是独立建设,高度掌控,一旦决策意志明确,行动起来,拓展会非常有效率。截至目前,盒马生鲜确实已经成为新零售的象征符号。

那么,阿里影业此刻重新强调涉入“内容”,就在于,它能让更多伙伴看到阿里影业的数据、技术、创意、2B的孵化、2C的触达等,它展现的也是基础设施的价值。

也就是说,老樊其实不是推翻俞永福去年的定位,而是通过内容端创立许多示范,帮助行业先踩坑,消除不确定性,走通一个电影工业化的商业逻辑,当然,同时也会对外展示自身比较完整的平台化与生态化力量。

过去两年多,阿里影业虽有多次爆款营销案例,但更多是别人主导的作品,它自身确实没有多少好的爆款内容。我所参与的多次采访中,它几乎每次都被问到这个问题,每次都有尴尬,但它似乎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既定逻辑。

这是第四张面孔的基本背景之一。不过,内容并不是阿里影业的变化全部,事实上,它还有更多,夸克观察到的几点在于:

一、全价值链上,“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贯彻得非常鲜明,各环节产品、业务创新密集,商业模式日益清晰。

除了较早整合进来的粤科与淘票票两大宣发平台以及此前的娱乐宝之外,必须要提的是基于IP授权与商业化构建的平台型业务阿里鱼、战略性计划“灯塔”。

其中,阿里鱼堪称一个打通阿里影业甚至整个文娱与阿里集团之间的商业平台。它标志着阿里影业正在加速融入阿里生态体系。这是一个关键的桥梁,未来,授权业务会成为非常核心的营收来源。

阿里鱼有独立成为更大平台的气质。不过,此刻我觉得,这块业务放在阿里影业里面,除了授权更多集中在影视领域外,还有它可以推动影业的营收成长,放大它的商业价值,当然,还有上面提到的,就是加速与阿里集团的协同与共享。

“灯塔”则是一个面向片方的长期的战略性产品。这也是整个行业第一个系统性、完整面向片方的宣发工具、平台产品。它也是阿里技术、数据、用户运营、商业化的凝结。而它另一款面向影院的2B平台、也正在落体推广中。

而此前的几个平台与产品也在升级中。其中,淘票票将增强社交化、O2O,从宣发走向泛娱乐、新消费的平台。娱乐宝,接下来还有一步关键的创新,从众筹模式开始走向类似供应链金融的服务:由于内容生产的资本门槛走高,加上电影业许多环节回款周期长,从而导致整个行业充满诸多重大风险。娱乐宝将会以金融手段消除这类风险。

这种变化跟人有关。张强与俞永福虽然各有专业维度与领导力,但都不是产品经理。

二、商业模式越来越清晰。

你能看到,无论2B、2C、B2B2C、C2B方面,阿里影业上述产品与业务都有明显的体现。

夸克认为,这是阿里影业整个商业模式从粗略走向精益、整个模式开始大规模落地的征兆。

这也是基础设施具象化的动作。老实说,过去两年,虽然它曾不断强调,但产品与业务落地并不如今日更有成效。

这与老樊从蚂蚁转岗过来深有关联。事实上,去年他转岗时,夸克在公号文章里也明确地判断,接下来阿里影业会有“战略性的平台产品”出来。老樊这人确实具有快速打破一个行业僵化局面、引爆市场的能力,而且执行力很强。

我觉得确实跟人有关。我这里绝不是褒贬谁:张强当初胜在他的专业维度,但是,那个周期,阿里集团也处于升级过程中,影业与集团之间的开放、共享及协同不可能太深,尤其是数据层面,就是说,设想再好,也很难落地。俞永福具有大局观,更多擅长一个混沌状态下的整合,能将一个组织快速带上轨道,但具体而微的产品与业务创新略显不够,这跟他未曾带过阿里电商或金融类业务有关。而老樊经历过阿里诸多风云,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个周期,他执掌影业,能与阿里集团之间产生更多协同。而他也是阿里合伙人,足以保证价值观与文化传承。

我甚至认为,俞永福当初力邀老樊转岗过去,应该就是看到了他这种气质。事实上,当初娱乐宝诞生,也跟老樊有关。当时他还在支付宝。

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阶段,我个人觉得,截至目前,阿里影业这块主要靠收购资产完成的版图,已经走出关键的整合周期。它的所谓四张面孔,其实正隐含着阿里集团对影业的整合思路以及逐渐清晰起来的商业模式与艰苦脉络。

相比其他局部的进展,我认为,这种整体构建更为关键。这背后印证着阿里影业、阿里文娱与阿里集团之间的高度协同。两大版图变得越来越具有系统化的能力。

三、随着产品、业务的密集创新,阿里影业的组织架构也变得丰富起来,面对行业与资本市场,整个阿里影业的公司治理也会更清晰,更从容。

我甚至认为,娱乐宝、全新的业务单元比如阿里鱼等,未来还可能有独立子公司化甚至战略融资的机会,从而让整个版图变得更稳健、更丰富,更具结构魅力与生态价值。

其实还有人的心态变化。尤其是老樊。

上海电影节开幕前,一位熟悉老樊(樊路远,花名:木华黎)的朋友对我说,这场合他可能会怼人,尤其在阿里影业与行业伙伴的关系上。

比如,他可能会针对博纳影业于冬2014年言论(未来影视公司都为BAT打工)发难。

演讲中,他确实带有辨析,强调说阿里影业是行业“打工者”。但那话风却是温情有加。完全没有任何犀利的感受。

后续采访,想着他应该恢复点霸气吧。结果,他张口就说于冬是他“老大哥”。不但如此,还一个劲帮影视公司辩解,甚至借市场总盘子仅500亿元这么多人还坚持做多么不易。他呼吁媒体给行业、企业更多包容与鼓励。整个过程,面对刺激问题,他更多只是轻轻回应。

我能感觉他的隐忍:一重就在他已经看到了行业里许多艰困的部分,从而产生了包容与体谅;二是阿里影业的策略变化影响着他的话语风格吧。

这于阿里影业的管理来说,是一个走向更为正规的信号。

四、我们相信,这种变化,也会反映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

这一点阿里影业的人极少愿意谈。包括老樊。毕竟,影业的财报整体不那么美好。股价更是难堪。它在不足1港币的仙股价位已经折腾多时。市值从当初的800多亿港元落到如今200多亿,一直未曾真正稳健的提升。

我相信更多是财务面的影响。但过去3年,策略选择未曾稳定,应是其中之一。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老樊主持局面,股价就会逢迎起来。甚至还会经历很久。因为,诞生4年的阿里影业,虽然目前策略相对稳定,产品创新密集,但仍处于强投入的阶段。

这家公司如果只是追求小规模赢利,并不难,但它所做的确实是一个行业长远的基础工作,追求短期赢利一定会牺牲未来。

在这点上来看,再回到4张面孔的变化上。2015年以来,无论张强、俞永福还是此刻的老樊主持局面,夸克所经历的采访中,在长期战略与短期效益之间,他们虽然也有平衡,但确实未曾真正的妥协。股价短暂难堪,无妨一家远见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沉淀。这显示出一种变革、重塑价值链的勇气。

夸克点评覆盖百家、今日头条、UC头条、一点号、创事记、搜狐等。

每日一诗


如果你以为这堆乱石就是我过去的一切

如果砍掉了头部

而在碎片中耙寻可售之残破物件

那么我要你明白我早已迈步向前

更深入触及世事的核心


如果你以为可以抓得住我,再想想

我的故事向多重方向流转

像一个三角洲从河床茁长而出

五只指头全数伸展开来


亚卓安. 芮曲《三角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