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讲一个两轮君身边的小故事。 2013年我身边的一个美利达车店,一个暑假还能卖接近100辆自行车,当时那个老板有两家店,那时候日子相当滋润,但是好景不长,2015年关了一家,现在只剩0.5家,为什么说0.5家店,因为这个店有一大半展位是摆电动车、杂牌车,只有零星几款美利达的车,整个店杂乱无章,老板也从当初精气神十足的骑行领队变成200斤大胖子,最近一次去是半年前了,我想给气压前叉补气,结果被告知没有气压工具。。。现在他改行卖起了家电。 据本人观察,大概从2014年开始,车店经营困难开始成为普遍的事实。其实不光是中国,全球自行车销量都在下滑。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略为沉重的话题?事情源于两轮侠于8.31号在悟空问答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崔克和捷安特专卖店大规模倒闭?是因为共享单车吗? 短短几天两轮君的回答就有35W的阅读量,有117位车友表达了自己骑行热情是如何消散的以及对行业怪现象的不满和看法,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深爱骑行的两轮君,感觉应该做点什么,我盘点了部分最集中的观点,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行业人士的关注,对症下药,从车友角度重新思考行业的未来。 说完再来看看车友们的故事。 连调圈工具都没有,还怎么跟修车大爷竞争? 要啥自行车?骑车太累,不如烧烤 看了大家的反馈,原因总结如下:
虽然有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大部分的痛点是可以改进和优化。以前厂商只看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那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但是今后用户的后市场以及如何刺激新鲜血液进入骑行圈是需要着重关注的事情。 其实我们也已经看到一些先知先觉的品牌已经开始行动,培养拥有自己品牌基因的骑行赛事和活动:比如国内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喜德盛,投资建赛道,办比赛,吸引力大批车友,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全国赛场的华南越野高手。 来自加拿大的单车品牌NORCO诺克也在国内投资多个山地车公园; 台湾品牌欧亚马今年在太仓也建起了专业的骑行训练场,旨在培养有潜力的年轻车手。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与其争抢那一块面包,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了,不如想办法把面包做大,做更多的面包。 骑行要从娃娃抓起 欢迎各位看官评论区各抒己见,喜欢请点赞,关注“两轮侠”,及时获取骑行干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