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是一座带发修行的寺院。不争,是在家修行的核心,而修行的基础,则是从打扫“寺院”开始。(二)因为,你的房间就是你处境的真实写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成果表明: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我们在观看电影、电视剧中,反映鬼屋的画面都是破烂、凌乱、灰尘、蜘蛛网,而反映富贵人家的画面都是光亮、整洁、干净。由于“久入兰室不闻其香,久住脏屋不觉其乱”,所以,人们对自家的状况往往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相由心生了。(三) 因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句至理名言出自清朝刘蓉的《习惯说》,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这与我们常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如出一辙。我们在观看的电影、电视剧中,刚刚皈衣佛门和尚都是先安排去打扫寺院的。就像诸葛亮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四)因为,爱就意味着全身心的付出。人们常说:喜欢就是索取,爱就是奉献。是的,爱这个家,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爱这个家,既要在外辛苦打拼,赚钱养家糊口,又要在家辛勤劳作,用操起拖把、手握吸尘器、汗流浃背的身影来诠释对家的钟爱。(五)因为,你的扫除力就是你修身养性程度的综合检验。1.扫除力。原自日本个人能量管理咨询师舛田光洋的一本畅销书《扫除力》。该书提倡运用''扫除力''来改善个人的磁场和心灵,从而给自己带来好运。2.扫除力,彰显的不是劳动的能力,而是用心修心的程度。因为,如果仅仅把扫除当作是一项劳动,那么,这种扫除完全可以请钟点工或者家政服务员来完成。用心,不仅是用心去扫除,而且是琢磨着如何更好去扫除,而且可以总结出自己的扫除心得,就像《扫除力》的作者一样,可把实践提升为理论。这才是真正的用心良苦。只有用心去扫除,才能深情地感受,而且越用心,对家的情怀就越浓厚。3.扫除力,彰显的不是劳动的毅力,而是恒心修行的程度。扫除,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而是一生一世的事。修心修行,修的就是一种恒心,一种自觉的行动。今天做了,明天还想做。这样就完全摒弃了那种迫不得已的扫除之心,摒弃了那种一曝十寒的扫除之行。(六)在家修行,从打扫“寺院”开始。 一周一小扫,一月一中扫,一年一大扫。收拾、整理、擦拭、吸尘、拖地。让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里摘录一条“扫地经”与君共勉: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若把心地扫,世间皆成清净地。一屋不扫,心灵的尘埃难除 一屋不净,脸上布满尘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