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钮如何秒变覆斗钮?(动作危险,请勿模仿)

 秦岭之尖 2018-09-08



80





鼻钮如何秒变覆斗钮?

(动作危险,请勿模仿)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王丰的人官任谷城令,治理有方,政绩突出,人民生活直奔小康,为此,当地有才之人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首歌传唱。有一天,这个谷城令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一不小心将官印掉在了地上,然后就把上面的鼻钮给摔坏了,估计还会为此而懊恼不已。没想到第二天再拿出来看时,官印宛然变成了覆斗钮。王丰感觉很怪异,左思右想没想通,就找来他的功曹张齐:这件事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话说功曹是啥?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秦代即有此官职,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功曹非萧何莫属。)张齐说:“从前的诸侯印都是覆斗钮,这一摔就摔出个覆斗钮出来,我猜想,您是要升官加爵了吧?”


坠印损钮 (毓慧私造)


不知道是这个功曹一忽悠成谶,还是官印从鼻钮摔成了覆斗钮,真的灵了验,王丰后来确是真的被封为了中山君,成为了地位显赫之人。


就算我喜欢覆斗钮,这故事也不是我编的,去看《琅嬛记·贾子说林》:


王丰为谷城令,治民有法,民多暴富。歌之曰:天厚谷城生王公,为宰三月恩泽通,室如悬磬今击钟。一日丰印坠地,损其鼻钮,明日视之,则如覆斗也。丰异之,问功曹张齐。齐曰:自昔君印多覆斗,以臣料之,君当封乎?后果封中山君。


谷城令王丰的官印演变示意图


《琅嬛记》,元代伊世珍所著,为中国古代笔记小说,记载有许多传奇故事,既是如此,故事真假就此莫辨,不过,覆斗钮却是真实的存在。


印章发展的最早期,印钮形式很简单,多是用来穿孔系绶,以便悬挂或携带。战国古鈢,多是鼻钮、亭钮。秦汉以来,出现了瓦钮、台钮、坛钮、覆斗钮、桥钮以及用龟、龙、凤、虎、螭等兽类形象制作的钮。


官印的发展,从秦汉时期至唐宋元明清,都以印质、印钮和印绶来区分地位的尊卑高下。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汉官仪》等记载及传世和出土的实物,覆斗钮作为诸侯王用印确实存在,赫赫有名的“淮阳王玺”即是其一,看来功曹张所言“自昔君印多覆斗”是有据可考真实可信的。


(西汉) 淮阳王玺


覆斗钮作为一种早期的印章钮式,多为玉质,究其原因是这样的印式更方便这一特殊材质的制作。同时,因为玉的贵重,而能够拥有一方玉印挂在腰间,也成为地位显赫的象征,覆斗钮的身价也随之扶摇直上。我猜想这也是那个功曹张,在看到王丰的官印一夜之间变成覆斗而言“君当封”的原因吧。


清人周亮工在《印人传》中曾作忆图章诗,其中即有“微名空覆斗,小篆忆盘螭”的著名诗句。在今天,覆斗钮作为经典流传的印章钮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石质,风姿各异。古时无论是质以形为高或是形以质为贵,今天来看,覆斗钮都以其朴素冷艳的姿态存在着,魅力千年不减。


雕刻业中有这样一句话:无绺不做花。《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所说即是同理,追求朴素天成的自然之美。覆斗钮在今天重工雕琢花样繁多的印钮之中,其所展现出的朴实与淡然,带给我们于无声处的静美。


那么,“坠印损钮”,到底祸焉福焉?我想,此故事如非虚构,亦属巧合。

友情提示:坠印虽腾达,诸君勿模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