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生物可吸收支架,成为冠心病的最优选择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8-09-08

随着科技进步,生物可吸收支架逐渐登上冠心病治疗的主流舞台,成为新的医疗话题。在临床治疗中,总会遇到患者咨询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甚至许多患者在犹豫,是否应该出国安装该支架治疗冠心病?在今年中国心脏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就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了专题演讲。

生物可吸收支架到底是怎样的?它有什么优势?目前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支架呢?

让支架被身体降解吸收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可降解骨架、可降解涂层与抗增殖药物的结合体,目前主要包括聚乳酸支架和镁合金支架,以聚乳酸支架居多,它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聚合物,无毒、无刺激性、强度高、易加工成型,在体内经酶解最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置入体内后6个月左右可完全吸收。因此被认为是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之后心脏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传统金属支架副作用大

目前使用的支架多为裸金属支架或药物洗脱支架,都会在机体内永久留存,作为体内异物,可导致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对血管的结构和正常的运动功能有所破坏,同时也面临着存在远期支架贴壁不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等问题。而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体内可完全吸收,不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害,恢复治疗血管的舒缩功能,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如果出现血管再狭窄,也可避免病变段支架重叠。另外,在血管分叉病变处,因可以被降解吸收,所以不会因永久覆盖在侧支开口而影响到边支冠状动脉的供血和正常舒缩功能。

生物可吸收支架技术尚不成熟

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虽然生物可吸收支架有很多优点,但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主要是来自于材料、技术工艺及术者的操作技术。

例如,多聚乳酸材料,机械性能天生不足,支撑力欠佳,易断裂,支架厚度较厚;支架在降解过程可能会出现靶血管早期弹性回缩再狭窄,降解部位不完全内皮化;目前在生物可吸收支架在植入过程中预扩张和后扩张的概率高,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射线下的暴露时间,这意味着患者需要付出更高的手术材料费用。

所以,生物可吸收支架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还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改进和克服。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可吸收支架会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优选择。

文/韩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