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野外地质实拍图集,总有你想看却没看到的!

 汐钰文艺范 2018-09-08

1

复杂褶皱


浅色厚层为粗粒砂岩,

暗色薄层为泥页岩。



2

包卷层理


泥岩与灰岩互层的剖面中间,

发育小规模的包卷层理。

常见的成因解释有两种:

一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

二是孔隙水的泄水作用。



3

冰碛物和冲积平原


图示弧形线条为冰碛物堆积留下的遗迹。

右上角的曲流河周围发育清晰的冲积平原。



4

砂岩交错层理与断层


上部的大岩块中间可见大的三角楔。

三角楔底部的平行层理

与周围的斜层理对比,

可知断层为正断层。



5

叠瓦状排列的砾石


砾岩中的砾石为花岗岩,

大小参差不齐,

呈叠瓦状排列,

砾石的最大扁平面指向河流的上游。



6

冰川漂砾


漂砾是冰川曾经活动的证据。

漂砾的形态和组成与周围岩体截然不同。



7

泥石流砾岩


图示中间层为泥石流砾岩,具反粒序,

发育在地形高差很大地区的粘度极大的泥石流,

沿斜坡下滑而堆积而成。

泥石流砾岩的上下层为细粒砂岩,

砂岩中发育平行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8

长条状印模


砂岩底部发育长条状印模,

沉积物在固结过程中,

上覆密度较大的沉积物不均匀地压入

下伏密度较小的沉积物内,

结果在上覆岩层底面产生朝下的圆弧突起。

突起指示下伏地层方向。



9

花岗闪长岩中的砂岩捕掳体


捕掳体呈角砾状,

砂岩的层理结构清晰。



10

不整合面与底砾岩


图中发育多期底砾岩。

底砾岩常见于不整合面之上,

下部为冲刷面。

砾石磨圆度高,分选好。



11

软沉积变形


底部为细粒砂岩,发育平行层理,

其上沉积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

在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固结过程中,

砂质沉积物又快速沉积其上,

形成了底辟和火焰状构造。



12

褶皱中的石香肠构造


图示暗色岩层为褶皱弯曲的标志层,

左下角可见标志层分隔排列。



13

大型向斜


中间部位已被剥蚀殆尽,

可见海蚀拱门。

整体形态需要脑补。



14

爬升波纹层理


动荡的水动力条件下,

砂粒不断供给,

纹层不断向前和向上迁移,

形成的叠覆层理。



15

包卷层理



在某个单层内分布的纹层盘区现象,

未固结之前发生的变形作用。

常见于粉砂岩中,

在浊流沉积中较为常见。



16

不对称褶皱


发生强烈褶皱的变质砂岩,

砂岩富含云母和石英。



17

石灰岩屑锥体


流水和重力垮塌的共同作用,

上部的石灰岩体发生坍塌滑落,

呈锥状分布于坡角。



18

冰川擦痕


浊积砂岩上的冰川擦痕。



19

大型拉伸线理


拉伸线理是由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等

呈平行排列显示出的线状构造。

是岩石组分在变形时发生塑性拉长而形成的。

注意左下角的人。



20

伟晶岩脉


暗色为闪长岩,

浅色为伟晶岩脉。



21

重晶石


石灰岩上的结晶的重晶石大晶体



22

河岸侵蚀剖面


现代河流侵蚀两侧河岸,

形成陡峭的岩壁。

图示岩壁为未完全固结成岩的沉积物。



23

劈理


岩性为英安岩,

发育大量近水平状的劈理。



24

交错层理


具有明显的顶部相交,

底部相切的特征。

可用来识别岩体的顶底面。



25

劈理


砂岩中发育的明显劈理,

但砂岩本身层理不清晰。



26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7

砂岩和灰岩的接触面


灰岩发生破裂,

下层砂岩中的含铁质沿着裂缝

发生迁移。



28

尖棱褶皱


延伸入海部分的一翼侵蚀较为严重,

已没入海面以下。



29

砂岩层理


图示厚层状为长石砂岩,

由薄层状的粉砂岩间隔,

左侧为暗色层状粉砂岩。

水平岩层因构造作用呈倾斜状。



30

岩墙


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板状侵入体,

与层理斜交,

属于不整合侵入体,

规模大小不一。



31

火山碎屑岩


层状结构的火山碎屑岩。



32

砂层层理,节理及矿脉


图示砂岩露头发育多组X型共轭剪节理,

节理缝被矿脉充填,

因差异风化作用,

矿脉突出风化面。



33

角砾岩楔入砂岩


反映了砂岩沉积过程中,

一些突发事件导致

岩体角砾发生就近沉积。



34

岩墙


安山岩侵入到砂岩中,

差异剥蚀只留下独立的岩墙。



35

倾斜岩层,海蚀拱




36

瘤状印模


覆盖在泥质岩之上的砂岩底面上的不规则瘤状突起。

突起指示下伏地层方向。



37

浊积岩形成的大型褶皱




38

尖棱褶皱


砂岩和页岩互层

因构造作用发生褶皱,

再经剥蚀作用后,

沉积了泥土层。



39

球形风化


图示暗色为煌斑岩脉,

浅色为花岗岩体。

煌斑岩的风化面呈圆弧形,

具有明显的球形风化特征。



40

不同岩块的差异风化


现代建筑中用不同岩性的岩块砌成的墙,

经过长期风化作用,

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



41

石英脉


极度发育的石英脉网,

已经完全破坏掉沉积岩的层理结构。



42

平卧褶皱


褶皱的轴面近于水平,

同时也是紧闭褶皱,

两翼受到强烈压缩,

以致近似平行。



43

倾伏褶皱


岩层间的软弱层被剥蚀殆尽。



44

石灰岩节理


雨水沿着节理流动,

与碳酸盐岩发生溶蚀作用,

节理缝变得宽大且深。



45

冰川擦痕


浊积岩上可见清晰的冰川擦痕,

擦痕方向为横向,

浊积岩的层理方向为纵向,

右边为年轻地层。



46

漂砾


上部为志留纪的巨型漂砾,

下部为石探纪的石灰岩。



47

褶皱片岩


露头中的强硬层发育近垂直层面的劈理,

软弱层中发育层内小褶皱。



48

暗色泥岩与灰岩互层


灰岩层与暗色泥岩层互层。

图示露头中的灰岩

有水平层状,也有透镜状。



49

砾岩风化侵蚀成的锥状体


砂砾岩经受快速的风化侵蚀而成。



50

捕掳体




51

海蚀柱




52

现今的密度流沉积


物源为火山碎屑物。



53

页岩中的岩脉褶皱


暗色为页岩层,

浅色为花岗岩脉。

不同厚度的花岗岩发生褶皱,

褶皱波长也不同。



54

大型侵入体


浅色为花岗闪长岩侵入体,

具粗粒结构

暗色为闪长岩围岩。

判断标志为花岗闪长岩中可见闪长岩捕掳体。



55

河流侵蚀壶穴




56

油页岩露头


红色的有机质含量低,

黑色的有机质含量高。

对黑色油页岩进行蒸馏工艺,

有机质提取之后就会从黑色变成红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