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情韵
——情归西部之十七
作者: 寅公

在敦煌市中心的街心花园中,耸立着一座用大理石雕成的反弹琵琶塑像,这是敦煌的市标。弹琵琶的女子丰腴而灵敏的造型显示了唐朝的鼎盛与多彩,也让我想起一部名叫《丝路花雨》的舞蹈与飞天的无比美丽。这个造型从唐朝一直走到了现在。而街上众多的商店形象设计上飘逸的飞天散花,则将我带入了神奇的莫高窟。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旅游车把我送到敦煌莫高窟前,我渴望踏足已久那隐藏着飞天神韵、反弹琵琶丰姿的所在就在眼前,竟有点茫然,尚未参观内心已感震憾。
岁月斑剥了敦煌的颜色,却难以磨灭她的情韵。在一个个有些幽暗的洞窟中,我拿着手电筒认真地观看。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风范,唐的圆润成熟,宋的清俊,清的秀美柔弱,各种风格和色彩,表达着同样的虔诚和膜拜。可以想象当年的工匠们几十年不辞辛苦地在这无人的荒凉之地,带着信仰的巨大力量,一笔一笔地精描细绘,留到今天的没有名字,只有这残存的作品,将人的灵魂带进过去的时光。满壁的彩绘色彩斑斓、满眼瑰丽的造型,眼花缭乱,美不胜收。目睹最熟悉最美丽的“飞天”和最动人的“反弹琵琶”,慈祥的菩萨和狰狞的金刚。虽然只是参观了寥寥数窟,但总算得以一窥真颜,深感满足。艺术之伟大的产生似乎缘于这佛手的轻轻一挥之间,而成就其伟大的人,只是这神灵唇边的笛子,缓缓被吹响。龛楣上飞天飘飘,拈花微笑。在流连中,我看到了飞天。是何等样美丽的女子?有着何等的才情呵?她衣袂飘然,袖袍临风,一腿轻举,反弹琵琶,在西天极乐的盛宴上舞蹈。

舞蹈和音乐是天生的姐妹。敦煌既是不朽的舞蹈艺术博物馆,当然便是永恒的音乐大厅。敦煌研究院的资料中心的冯先生向我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资料,它记载着:敦煌诸窟中,有乐伎图像的洞窟达260多个;其中绘有乐器图像6000余件,分为500多种不同类型的乐队,拥有不同乐器40种以上,打击、吹奏、弹拨、拉弦乐器种类俱全。
人们已经据此制出了复原品,配上据从藏经洞文物中发现的古谱破译出的古曲,创设了煌煌大观的《敦煌古乐》。如古非古的场景,如幻如梦的音乐,倾倒了多少中外听众。此刻我徜徉在洞窟间,与古乐人近在咫尺方寸,更仿佛有绕梁之音不绝于耳。
当然,最享誉世界的,还是飞天了,她挥着飘飞的衣袂,摆动纤细的腰肢,优美的在寂静的洞窟内飞舞了千年。莫高窟的第282窟的南壁,有十二身飞天。她们堪称是飞天形象的代表作。这些飞天,身材修长,束双髻,裸上体,系长裙,披彩带,一边在鲜花飞舞的空中翱翔,一边演奏着拍板、笛、箫、笙、琵琶、阮、箜篌等乐器。其身其形,其气其韵,使人无法不感受到西方大千极乐世界的无比美妙——而飞天之所以这样大量地出现在敦煌石窟中,其作用仍然不脱佛教的“导引”宗旨;只不过,这导引使者已不是原先的乾闼婆与紧那罗,而是中国化的飞天、敦煌式的飞天。

唐朝国力强盛,所以雍容大度,这在莫高窟的唐代飞天壁画中都得到了体现。唐代是敦煌飞天艺术的极盛时期,完成了中国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历程。隋朝之前的飞天穿着胡服,并不婀娜多姿。一到唐代,飞天就彩带纷飞,优美飘逸,仿佛她们不是佛陀的侍奉者,而是天穹上的自由女神。此时期壁画中所雕琢的飞天形象,堪称一绝,已成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标志。飞天的演变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艺术手法上,中国的线条勾勒表现后,又用西方的“晕染法”填充颜色,所以人物表情才这样生动,这样富于质感。每个朝代的人都以不同的审美情趣在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神,而唐朝描绘得最好。唐代的飞天如似姐妹,顾盼生姿,或手持莲花,或合抱琵琶或散花,或奏乐,彩练当风飘飘欲仙,凌虚舞空潇洒欢快,比起其它石窟的飞天,更富有浪漫的色彩和气息。

远不止是飞天在“飞天”。在敦煌的石窟中,除了“飞天”之外,还有一个尤为出名的人物纹样装饰图案是“反弹琵琶”。这是另一种“香音神”,是与飞天一样美妙的女子。她把琵琶拿到后背反弹起来的舞姿,更具诗情画意,生动形象,竟是世界的绝笔!事实上,做出这样的动作来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实现她在现实中的存在,无数的舞蹈家反复的演练,终究学不会她的反弹琵琶。但她的存在,却给人以更丰富的遐想,也是世界的奇迹啊!
第112窟中的一组舞乐壁画,画于中唐时代,反映的是十多名伎乐菩萨载歌载舞的情景。画面正中的舞伎手持琵琶,边弹边舞。她的反弹琵琶舞姿优美,动作轻盈柔曼。两边的乐伎手持横笛、拍板、琵琶、古琴等各种乐器,为中间的舞伎伴奏助兴。整个画面内容丰富,线条清晰精美,是研究唐代音乐、舞蹈艺术的珍贵资料。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精品,就是这个“反弹琵琶”的舞姿引发了舞剧“丝路花雨”的创作灵感,取得名扬海内外的巨大成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丝路花雨》在我国进而在世界各国上演之时,许多舞蹈家都侧身而立,惊诧于“英娘”神妙的“反弹琵琶”。击节慨叹之余,人们不能不再一次想到千年的敦煌——人云舞蹈艺术是无法保留的时空艺术,但敦煌石窟恰恰把古代无数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要素:节奏、动作、神情等等,统统保留了下来!
龛楣上飞天飘飘,拈花微笑,这妙绝天外的飞天,不禁令我想起诗酒风流的盛唐,不知当年望见这美丽人物的青年画匠,是否就此望见了铭记一生的缘分。似有丝竹声响,仿佛行走在漫山遍野的春色之中,带给我满满温柔的感动,那女子微笑的眼让我刹那恍惚。荡涤着这千年风沙,如此飘逸美丽的飞天,她让我不由的惊讶赞叹,如果佛的身边可以有如此不可方物的飞天,又何必追求解脱,又何必谈什么色是空,空是色,如果自己想要成佛,怕也是为了这飞天吧,想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为自己的这一瞬间的荒唐。
2006年3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