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五部《轻与重》读7——非如此不可

 人也昔兮 2018-09-08

  什么是非如此不可?它和托马斯有什么关系?或者说,米兰是按照这句话描写托马斯的故事吗?

托马斯第一次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他开车离开苏黎世回布拉格的路上。

这句话与特蕾莎相关:托马斯把自己对特蕾莎的爱与这句话联系在一起,就是说,他肯定自己对特蕾莎的爱属于“非如此不可”!但他又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非如此不可。他明白将自己推向特蕾莎的只是七年前的一系列可笑的偶然,它们把他带入牢笼,使得他再也无法脱身。

托马斯在这里的思考,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爱的必然性,一方面是他的爱的偶然性。

偶然性在小说里有过详细的描写。从主任的坐骨神经痛开始,一连串的偶然,把托马斯推向了特蕾莎,也把特蕾莎推向了托马斯。

那么,必然性呢?从故事看,托马斯爱的必然性表达为两个方面:一是,如果那天,他遇到的咖啡店的女招待不是特蕾莎,而是别的姑娘,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所有偶然都不会存在;二是,托马斯不会在那次出诊一事里有爱的必然性。就是说,特蕾莎是他爱的必然性存在,如果不是特蕾莎,托马斯就不会有爱。正是这种对特蕾莎爱的必然性,才有了他不停地跟着特蕾莎从布拉格跑到苏黎世,再从苏黎世跑回布拉格,就是说,爱的必然性,让他离不开特蕾莎。

这个故事里的爱的必然性,以及托马斯只能跟着特蕾莎跑来跑去,就是非如此不可!

在非如此不可里,我们必须看清楚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

偶然是非如此不可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偶然的存在,也就不会有对那个偶然里的存在有必然性。托马斯的故事很明确地表达了这种关系,如果托马斯的主任不是碰巧在那天犯了坐骨神经痛,托马斯就不会有去外诊的机会,也就不会有遇到特蕾莎许多偶然。那么,托马斯对特蕾莎的生命之爱就不会有。

但是,如果那天托马斯偶然遇到的女招待不是特蕾莎,而是另外的姑娘,那个另外的姑娘不仅不会成为他们两个之间的偶然,并且,托马斯根本不会对她有爱。让托马斯对特蕾莎产生爱,而不对别的姑娘产生爱,其中有着一个非如此不可的存在。

那么,托马斯爱的必然性依然是存在的,托马斯爱的必然性是什么呢?应该是对特蕾莎生命的爱。他如果没有遇到特蕾莎的偶然,那么,他还有可能遇到另外的特蕾莎生命的偶然,那样,托马斯对另外的特蕾莎生命之爱一样会产生,一样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说,非如此不可,是托马斯对特蕾莎生命之爱的必然,只有特蕾莎的生命才能让托马斯产生爱,相类似的生命是存在的,或者说是可能存在的。从这一意义看,托马斯可能因为先遇到了特蕾莎而失去了更多的非如此不可的机会。

为了证明非如此不可的存在,这里描写了托马斯的第二个故事:

托马当年学医,后来当了医生,决不是偶然性把他推向医生的位置上的,而是出于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渴望当一名医生。内心深处的渴望,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不都有一种渴望吗?那种渴望应该就是非如此不可的最终解释。

就是说,一个人的非如此不可,不是由偶然决定的,而是由内心深处的渴望决定的。

所以,托马斯开车越过国界时对爱的怀疑是不明白的,或者说是错误的。他把自己对特蕾莎的爱归因于一系列偶然,而忘了其实他的爱是他内心深处对特蕾莎生命的渴望。

如今,托马斯遇到了一个麻烦,警察要他写声明,写或者不写,是很明白的事,写了就可以保住医生的位置,不写就会失去工作。最终,托马斯写的不是声明,而是辞职报告。对于托马斯来说,又是一次非如此不可。

那么这一次的非如此不可,托马斯的内心深处的渴望又是什么呢?

如果爱特蕾莎的非如此不可,是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的生命有一种渴望,那么,这一次的非如此不可,则是托马斯内心深处对自己生命的渴望。他渴望自己的生命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所以,不管命运如何,托马斯只能非如此不可!

而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属于非如此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