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教学案例:情节设计训练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9-08

案例解析

对不起,前桌的女孩

黑黑瘦瘦,头发干黄干黄还带着卷。耳朵紧紧贴靠在头两侧,还略微向内卷曲,活像个'小老太'。这就是我前桌的女孩。

她有个特殊的习惯: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或是伸在课桌下,或是压在大腿下。她从不用左手传递课本讲义,从不用左手梳理发髻,从不举左手回答问题。这一切,我都理解。

因为一次无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于是我对她便总夹杂着一份同情与小心。我开始体谅她偶尔淡淡的冷漠或是有时突然的脾气。我想我一直很谨慎,我从来都从右侧传递作业,我从不刻意在她面前说出那些令她敏感的词语,我甚至警告过那些同样发现了这件事的人,请顾及她敏感的自尊。

而她,我前桌的女孩似乎逐渐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开始主动与我交谈,虽然只是只言片语,却依然令我品尝到了一丝的欣慰。直到那一天,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打碎了我们之间薄薄的友谊。

我已记不清那是在哪一节课上,老师的PPT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画风拙劣的老虎,更可笑的是,老虎的前爪只有三只趾爪。'太假了,只有三个指头!'我已记不清我是用何种语气吐出这句话的,可是下一秒,我本能地用手捂住了嘴巴,闯祸了!同学们还不明就里地嘲笑着,而我怯生生地向她望去。她咬着嘴唇,黑黑的小脸上也看不出是青是紫,她低着头,干黄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眼睛。左手依然死死地压在大腿下。同学们此刻的笑声仿佛游离之音,飘在我耳畔,而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往后,她似乎开始飘远了。尽管她还坐在我的前桌,依然帮我传接作业,可是我感到,她真的飘远了。她与我的交谈似乎变成了几个固定的词汇——'卷子少了''交作业''没有你的本子'。

我不敢向她道歉,我怕往事重提会伤上加伤。失去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我很失落。但恐怕她承受的会更多、更痛。

所以,坐在我前桌的女孩,我只能用笔记录下我的歉意。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带来了这般的遗憾。

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

上学只要半小时

那年,我来到秦岭一所希望小学支教。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面对新来的老师,孩子们显得很拘谨。我为了活跃气氛,问

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来上学都要花多长时间?' 安静的教室一下沸腾了,孩子们都认真回忆起来,争先恐后报出了自己上学所需的时间:最远的要一小时,最短的也有半小时。 '好,'我暗想路程并不是太远,微笑着说,'来了就要好好学习!'

那天我一口气为孩子们上了七节课,虽然累得快趴下了,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很好学,他们明亮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放学时,我想,等孩子们一走,学校就冷清了,山里头,除了山还是山,不如趁天色还早,把孩子送回家去,顺便可以家访,摸摸学生的情况。 我问:'刚才谁说自己上学只需要半个小时呢?' '老师,是我!'一个个子不高的小女孩站了起来。 '今天老师送你回家,顺便去你家看看。'我说。 '老师,我„„'小女孩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泛红的脸上写着惊慌。

我笑了,安慰小女孩说:'我知道学生都怕老师家访,放心,老师不会说你坏话的!'一句话逗得全班同学都笑了。

路上,小女孩在前面带路,我问她喜不喜欢读书?她点点头,小声地说喜欢。聊开了,她告诉我,说她回家后还要拔草,喂猪,照顾弟弟。我听了,心里酸酸的,才12岁的小姑娘,却承载了这么多家庭重担。

天色开始暗下来,我不止一次看表,从出发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个小时了,她家怎么还没到?我每次问小女孩,她总是小声地说就在前面。

终于,天即将黑了,我很严肃地问小女孩:'你不是说上学只要半个小时吗?现在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你怎么能对老师说谎呢?' 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小声回答:'我每天是跑着来学校的!'

跑着来的?我感到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没有想到,山里孩子所说的半个小时是跑着来计算的。

小女孩没有再让我继续送她,而是自己撒腿跑了,一边跑一边喊:'老师,回去吧,你放心,我家就在前面!'

我的眼睛潮湿了,这个斜挎着旧布包奔跑的小女孩单薄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方法指导

突转法

突转法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用此方法构思情节,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项链》《最后的常春藤叶》在结尾都使用了这种技巧。'急转法'如 '转'得不自然,则令人难以信服,所以在'转'之前必须要用好伏笔、铺垫。

误会法

误会法就是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悬念法

悬念法'悬念'是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通过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腾挪跌宕,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吊人胃口。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抑扬法

威 胁 [俄]契诃夫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起伏法

起伏法又可细分情感起伏法和思想反复法,是主要以心理活动为线,设置出起伏的一种方法。

运用训练

1、《礼品》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请续写情节。

2、《最佳讲演》某厂'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进入高潮。'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演讲员方婷婷嗓音甜润,吐字清晰。请续写情节。

思想反复法训练。题目:使我 (难忘、气愤、惊异)的一件事

情感起伏法训练。题目:重逢 (欢愉→悲观→平静→快乐→伤心→愉快)

情节设计训练

1.请以'________并没有结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情节提纲和所使用的方法。

2.以'真没想到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情节题纲和所使用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