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看“学习之道”

 郭永宪 2018-09-08
  我喜欢的一句教育名言是《论语·学而篇》中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代代相传的千古名句,讲述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和学习最终达到的最高境界。
  在《弟子规》中讲到“学”与“习”的关系是互生互长,“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学”是基础,是知识,是“知道”,怎样才能将这些“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能力,转化成应用呢?需要在“学”的基础上 “习”,践行、实践、力行,这样能力和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学”与“习”之间必须坚持“时”,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大家应该有的学习意志力。
  一个人要想得到真正的智慧,就必须经常性地“学”与“习”,持之以恒地做,才能得到真知。
  以一场足球比赛为例,只有在平时的足球训练中,教练带着队员练习传球、带球、过人、防守、射门等技巧,队员们才能在赛场上将这些技巧转化成场上比赛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实战演练,各种技巧才能得到实际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道”,最后才能达到身心愉悦,这是心灵上的幸福,是任何物质不能比拟的精神享受,也是智慧的提升。所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唐山市路北区西缸窑第二小学 朱馥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