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疆大吏——第十四章 主政江州

 棋石乐 2018-09-08

封疆大吏——第十四章 主政江州

成年司马衍

明帝对后事的安排不可谓不尽心,然而人在的时候明帝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控局势,别再说人没了的时候。庾亮和王导很快联合起来,明帝的葬礼还没结束便指使亲信上书请求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事实证明司马家诸王的政治斗争智慧已经在司马懿父子篡魏那会儿用光了,头号辅政大臣司马羕没有多想,顺着群臣的意思表达了支持,庾太后这样在明帝去世后没几天便成了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这可是明帝的遗诏里所没有的。庾太后听政当天便进一步修改了明帝的规划,将之前任虚职的王导担任握有实权的录尚书事,与担任中书令的庾亮分别把持最有实权的尚书省和中书省,直接将太宰司马羕架空,作为补偿,将之前受到贬黜的虞胤和司马宗等人也升了官,并增授了一些虚职,司马氏诸王此时追悔莫及。包括其他辅政大臣在内的人们都开始了站队,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时年轻的庾亮风头正盛,比老而弥坚的王导还要更强一些,引来众人纷纷投靠,凭着皇太后和中书令的声名庾家开始掌控建康朝廷。

封疆大吏——第十四章 主政江州

东晋官员

朝堂之事让人心烦不已,充满尔虞我诈,各个忙个不停,温峤感叹确实是更庄重的庾亮比自己适合从政,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连自己都感受不到了,反正什么都管不了,谁也不会听自己的,当好自己的丹阳尹就行了。很快,他连丹阳尹也当不了了。

咸宁元年(公元326年)七月,江州刺史应詹病逝,作为庾亮掌控各州防备地方军阀计划的一部分,一直消极怠工的温峤被派去担任江州刺史。温峤早就讨厌这个名利场了,也不喜欢名不副实的辅政大臣的角色,对出镇地方求之不得。从丹阳尹转任刺史绝对是升职了,升到了姨丈刘琨曾经做到的位置,温峤心里还是挺激动的。

封疆大吏——第十四章 主政江州

江州

当时的江州包括现今的江西大部和福建、浙江部分地区,位于建康和陶侃的荆州之间,是建康南部的屏障,而且也是江左安置北方流民的重要区域,尽管十几年前这里还只是边荒,此时已是东晋朝廷仅次于扬州和荆州的第三大州。庾亮让温峤来掌控和治理这个大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屏卫建康的西南方向,说白了就是戒备上游的陶侃。

来到治所武昌,温峤开始自己的施政,感受一把自己的一言堂,武昌曾经是王敦的大本营,还有很多王敦的遗迹,温峤发现府衙里竟然还有王敦的画像,当即就叫人给摘了,讲究政治正确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离开建康是为了逃避烦人的尔虞我诈,来到江州可就不能为了逃避而什么都不干了。温峤需要迅速整顿地方,训练军队,真正地拱卫建康,好在江州地面就有不少他以前的熟人,豫章太守刘胤是之前跟温峤一起南渡的,早就认识,这次就调给温峤当军司,西阳太守邓岳是王敦的老部下,和温峤也共过事。地方大员有熟人这就好办多了,温峤个人魅力没得说,很快就将各地郡守收服,并招募整合出一支战力不俗的军队。

同时温峤为了了解各地详细情况,亲自巡视各郡,豫章是江州中武昌之外另一重镇,位于现在的南昌地区,在江州的十个郡中人口最多,经济文化也最繁荣。温峤在这里祭拜了南州高士徐孺子的墓,徐孺子是豫章的东汉名士,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为天下人所敬服,温峤拜祭他也是向全州表明了自己以德施政的愿景,这也为温峤赢得了仁义的美名。

封疆大吏——第十四章 主政江州

徐孺子

温峤通过这次巡视豫章也认识到了豫章在江州乃至整个江左的重要地位,重要性不亚于紧挨荆州的武昌,为了加强对豫章的治理,温峤又做了件出人意表的事儿,温峤上疏朝廷请求为江州增设一名单车刺史。他在奏折中说自古以来治理一州都是一文一武搭配,互相制衡,豫章需要重点治理,正好增设一位文职主管驻守。在这动荡年代,地方大员全权掌控地方,不只是出于地方军阀的私心,也是中央更有效守卫疆土的需要,一州刺史都是唯恐自己权力不够,还是头一次由刺史主动提出给自己削权的。一旦行使此策建康朝廷一是担心会刺激到陶侃等地方大员,二是许多地方大员和朝廷里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不想削弱自己人,所以奏折也就没批。温峤想法是挺好,既为自己减轻了压力,也为国家尽了忠,怎奈他这一封奏折打击面太大,弄的上头不敢答应。温峤也知道自己动作可能太大了,被否了奏折也没当回事,或许他也是想就着这个由头发泄下对当前出现军阀割据苗头的不满吧。

封疆大吏——第十四章 主政江州

陶侃

说军阀割据,就不得不说邻居荆州刺史陶侃,陶侃是江左本地人,虽出身寒门但愣是靠自己一身战功拿到刺史的职位,在这个年代殊为难得,在王敦都督荆州之前在荆州和江州地面就已闯下赫赫威名,所以陶侃虽然担任荆州刺史不到两年,却已彻底驱除王家的旧势力,把荆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陶侃资历老,在平定王敦过程中也立了大功,对未能成为辅政大臣耿耿于怀,所以对建康朝廷成见很大,尤其是对庾亮更是看不惯,甚至认为是庾亮篡改了遗诏,删去了他陶侃的名字,于是也不怎么搭理建康的政令,陶侃成为了一个半独立的军阀。荆州军初期以本地人士为主,对北人挤占自己的空间很是不满,对内又比较比较团结,可以说既是建康朝廷在东部的屏障,又是祸乱之源,总之建康对荆州是又爱又恨。面对这样复杂形势,如何和陶侃打交道就很有讲究了。温峤的应对措施是敬而远之,对事不对人,陶侃这种军事强人交往,关键是不卑不亢,既不能表现的过于戒备而招致反感,也不能过于热切而被看轻。温峤既敢借增设刺史一事影射陶侃,又能坦然自若与荆州保持正常公务联络,不由让陶侃感觉温峤是个一心为公的良臣而不敢过分举动。

在江州任上,温峤可以说做的不错,既不同于王导的无为而治,也不同于庾亮的严刑峻法,他以盛世治世用的礼教来安抚深处大后方的江州,安顿流民,尽力调解南渡人士和本土人士的矛盾,争取当地豪族的人心。军队出身的他却更多以宽厚面目示人,他的政治理想更倾向于王导,但更加务实,总目标就是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假以时日,相信温峤可以为建康朝廷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大后方。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温峤的计划被打断,他的安稳日子很快就结束了,他也迎来了人生的又一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