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保健品9年花了30万,糖尿病病情越来越重,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食用保健品

 eimo1961 2018-09-08

王女士今年73岁,发现糖尿病整整10年。刚查出糖尿病的时候,王大妈比较胖,医生给开的二甲双胍,每天2次,每次1片。

吃药久了胃有点不舒服,邻居推荐她吃保健品,说这种保健品是纯中药成分,没有副作用,可调理脾胃,还能降血糖。

果然,王大妈吃了保健品以后,血糖没再升高,胃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从此,王大妈就一边吃着二甲双胍,一边吃着保健品。这一吃,就是9年。

期间,儿女多次规劝老人不要乱吃保健品,但是,老人嘴上答应,还是偷偷买着吃,瞒着家人已经花费了30余万元。

直到今年春天,王大妈反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每次发作的时候,头晕、眼花、心慌、手抖,还出冷汗,吃点东西就能好转。

最厉害的一次,全身瘫软无力,有濒死感,被家人送到了急诊科,一查血糖2.2mmol/L,立即静脉推注高渗糖还输了液,才转危为安。

为了查明王大妈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医生让王大妈把医院开的降糖药和自己买的保健品全部停掉。

  • 第一天,既不吃药也不吃保健品,王大妈的血糖升至21.8mmol/L。

  • 第二天,不吃药,只吃保健品,查血糖15.7mmol/L。

  • 第三天,还是不吃药,只吃保健品,王大妈再次发生了严重的低血糖,血糖又降至2.9mmol/L。

这一次,王大妈彻底明白了,原来导致自己反复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就是保健品。

她感慨地说,以后再也不敢吃了,再吃连命就没了。

保健品到底是什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

何谓保健品?

1997年5月1日,我国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指出,保健品又称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功能,适应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药品的作用是治疗疾病,所以,药品适应于有病的病人。而保健品的作用只是起到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使机体逐渐向健康的状态转化的作用,以提高健康水平,所以,保健品适合于有需要的特定人群。

如果,商家介绍其保健品能够治疗疾病,那就是夸大效果,超越了保健品的功能,存在虚假宣传的可能。

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保健食品的功能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增强生理功能的保健食品

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力、缓解疲劳、改善睡眠、抗氧化、促消化、调节肠道菌群等功用的保健食品,如益生菌及其发酵制品等。

2.预防慢性疾病的保健食品

包括具有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脂、增加骨密度、减肥等功用的保健食品,如果胶、糖醇类等。

3.补充微量营养素的保健食品

即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以防止微量元素的缺乏,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如各种钙剂等。

4.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抵抗力的保健食品

如能够抗辐射、促进排铅等增强对外界有害因素抵抗力的保健食品。

可以看出,保健品的功效,对疾病只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改善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效果,对于疾病并无治疗作用。

保健品若疗效明显,有可能掺加了药物
  • 保健品的成分与药品不同,药品是经过化学合成,而保健品的成分是来自天然的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

  • 具有保健功能的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营养素;

  • 功能性脂类成分和植物化学物;

  • 益生菌等。

如果患者吃了由天然成分制成的保健品以后,产生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则可能保健品中掺加了药物的成分。

专家分析认为: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这些降血糖明显的保健品多是添加了药效明显、副作用大、价格低廉的西药,如优降糖或降糖灵。

目前这两种药物分别因反复低血糖和乳酸性酸中毒昏迷这两个不良反应而退市。

保健品对人体不能产生任何危害,且吃且谨慎

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6年发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发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试行)》,这些管理办法对我国保健食品的注册及生产经营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对保健食品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保健食品的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而且对人体不能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所以,吃保健品不能仅凭感觉,一定要自己观察身体的细微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防止危害的发生和发展,以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王大妈吃了保健品以后发生低血糖就是对身体产生了危害。所以,且吃且谨慎。

作者:唐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