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 洛社古石桥

 江山携手 2018-09-08
无锡 洛社古石桥
许荣海

无锡 <wbr>洛社古石桥

    洛社古石桥横跨京杭大运河,原在开利寺西。唐麟德年间(664~665)建。元至大(1310年前后),明正统(1442年前后)年间分别重建。清顺治年间(1653年前后)修,乾隆三+九年(1774)知县郭本才移至开利寺前。里人张雅宗等重建石梁,咸丰+年(1860)毁。后搭一3节木便桥,因地处交通要道,常有人因拥挤落水。光绪十二年(1886),李金镛捐资重建洛社石桥。80多年后,1971年因拓宽古运河洛社段,拆除洛社老石桥,翌年,建成现在的跨径46米丶宽6米的钢筋水泥双曲拱桥,对洛社地区的经济发展丶人民安定幸福,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金镛(1835~1890),无锡石塘湾陡门人,是清末著名的实业家丶爱国人士丶慈善家。
原洛社老石桥有联二副,现仅知其一:
        花渡束蛟流,万古川原镇惠麓;
        梵宫联雁齿,一泓晴涨接毗陵。
    “花渡” 即花渡河,古称花溪,流向古运河。是洛社“八景” 之-,曾是风景优美的胜地,有“梁溪山水,惟花溪最奇” 之说。这里溪曲岸阔,碧波滢澈,水边短芦轻摇,两旁竹树依依,春暖鸥飞随滩,秋寒雁声断浦。溪畔的鸭棚墩(今称岸里), 有渔庄蟹舍丶荻港鸭乡,景色尤为秀丽。明崇祯进士,邑人王永积在其《锡山景物略》中作有“洛社八景” 诗,每景题一五言绝句,以描景绘物及抒观发感。如咏花渡河的《花渡渔歌》为:
    放舟芦花滩,月明不能宿,
    自理沧浪歌,惊起双飞鷇。
    "沧浪歌” 古歌词,见《孟子》。“鷇(kou扣)”指初生的小鸟。此诗描写了渔船夜捕鱼虾的情景。
    在张其渊的《花溪景歌》中亦有四句描绘:
      芦滩渔纶垂复巷,蟹尖虾笼放连牵,
      三更大丼橹声扬,半夜小浜渔火现。
    “丼(dan胆)”指水流汇合处。
联中“惠麓” 厡指惠山脚下,此指无锡“梵宫” 指开利寺,当时石桥正对开利寺山门。石桥一级级的台阶像排列如齿飞行的雁行,连接着开利寺。“毗陵” 指常州。
    王永积也有咏洛社大桥诗《长桥月白》:
      竹柏影参差,正在长桥下。
      何处无月明,谁似予闲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