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18-09-08

从兰州向西,涉黄河,翻乌鞘,一行逶迤,踏上古代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含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黄河以西地区,因形似走廊而得名。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孔道,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地理位置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历史上众多民族在此交汇共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使河西走廊呈现出一种万花筒似的瑰丽画面。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铜奔马”--中国旅游标志

武威又称凉州,位于石羊河中游,是河西走廊东端的重要城市,靠近兰州和内陆,历史上曾先后成为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唐河西节度使治所。唐代诗人岑参有“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之句,称赞其国际化和繁华。史载汉武威郡治设在姑臧县城,而姑臧城的前身,乃匈奴所建的盖臧城。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天梯山石窟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天梯山石窟壁画

武威当为丝路第一古郡,地有四胜,私谓之曰:“庙墓寺窟”,即“文庙”、“雷台汉墓”、“海藏寺”和“天梯山石窟”。四者之中,“墓、窟”尤胜,前者出土了造型飞扬的“铜奔马”,现已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而规模宏大的天梯山石窟则有学者认为是“中国石窟鼻祖”。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山丹军马场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又称甘州,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素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黑河是河西最大的内陆河,水量大,中游冲积平原肥沃。然而就是在这片号称“塞上江南”的绿洲内,天降流沙,将黑水国遗址“定点清除”,的确不可思议。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马蹄寺

天马踢踏,落脚于此,因之而得名的马蹄寺。马蹄寺有“四绝”,曰“山青、水秀、峰奇,洞异”,置身于逐水草而居的裕固族帐篷中,在青稞酒与手抓肉间,聆听一段裕固族慷慨悲壮的历史,探求一下他们与匈奴人古老神秘的渊源。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汉代黑水国遗址

黑水国又称西城驿沙窝,民间也称“老甘州”。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0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月牙泉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漱勒河古道

今泉犹在,斯人已逝,惟有一代儒将左宗棠所书”大地醍醐”,仍在彰扬着泉之清洌。作为古代酒泉与西域连接的纽带,古城锁阳不可不提。该城始建于汉,兴于唐,后历经战乱兴废,现辖于酒泉。作为古丝路咽喉重镇,锁阳城在河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诸方面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汉代名关——玉门关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汉代古长城遗址

敦煌西北约90公里处,即为汉代名关玉门关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形残关,相传和阗美玉,即经此关传入中原,故名之曰“玉门”。玉门关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也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在古代交通中地位极重。唐代诗人王之涣一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使此关超越千年而深植人心。

河西走廊——璀璨的文化之旅

阳关遗址处的墩墩山峰燧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处的阳关,始建于西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期。它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在宝石东来、丝绸西去的年代里,它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所以'阳关大道'被喻为康庄光明之路。人们又常于此为西行者送行,'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以一首《渭城曲》的千古送别绝唱更使阳关声震四海,名扬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