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传承:揭秘犀皮漆

 自华居 2018-09-08

什么是犀皮漆?它因何被董其昌赞为“漆器之首”?具有哪些特点如此让万千漆艺爱好者所着迷?我们先看一些图片,来了解一下传统工艺——犀皮漆。(来源于网络)


1



明嘉靖年制犀皮梅瓶,高14cm


清 ,犀皮漆盖盒 ,直径25cm


明 ,犀皮漆书几,大明万历丙辰年制,39×24cm


清,犀皮漆葵瓣式捧盒,直径18cm


清乾隆 ,犀皮漆倭角紫檀托盘,直径40cm


盘方形倭角,边缘起线干净细腻,流畅有动感,盘心犀皮漆饰不规则曲线,玲珑别致,不失为一件可人悦心的精美器物。清代“犀皮”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2


明 ,犀皮漆香几,高17cm


清 ,犀皮漆瓜形盖盒,高18.3cm


明晚期, 犀皮漆小方角柜,17.2×10×30.5cm


凡无顶柜的方角柜,古人每称之曰“一封书”式,言其方方正正,有如一部装入函套的线装书。此柜四面平式,上下同大。柜门之间无闩杆,为硬挤门式,四边及中心镶长方委角合页、面叶,其上錾刻花卉纹。柜内髹光亮黑漆,以描金技法绘出花卉纹,缤纷璀璨。


上部置抽屉两具,屉面中段配铜吊牌。此柜外部采用犀皮漆技法,亦作菠萝漆或斑纹漆,属于填嵌类。其工艺是在胎体之上涂红、黑、灰、绿、土黄等不同色漆,并使漆色稍许混合,漆干后再打平磨光,使器表隐现出不同纹理。外表光滑,色泽华美,层次杂沓而斑纹浮动,有行云流水之势。

3

晚明 

犀皮漆包白铜长方盒,长17.2cm;宽9.2cm;高8.2cm


清 ,犀皮漆花几 几面,宽30cm;高48cm


明末清初, 轮花形犀皮漆盏托,直径18cm;高10cm。


此为一天目台,即盏托。乃盛放茶盏的托盘。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而盛行。


木胎,上堆厚重漆层,持之于手有沉甸甸之感。上部盏圆口,圆腹,较深,形致如同杯子,底部空心。下部托呈现葵花瓣状,微向上展开。高圈足,外撇。
造型经典,凝重素静,端庄稳健,敦厚有致。
托外壁,盏内,足外墙均施犀皮漆。盏内壁,足内髹靓丽黑漆。


4


犀皮漆,或称菠萝漆,北方称虎皮漆或桦木漆。


犀皮漆的纹理与剔犀纹理略有相似之处,红、黑、黄三色相叠。所以古人把菠萝漆叫犀皮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犀皮”、“剔犀”两种漆器都含有个“犀”字在内,而“犀”在此都表示红黑相问的漆线(剔过的漆层剖面显露出的红黑相间的纹理)。所不同的是犀皮漆显示的纹理是平面的,而剔犀显出的纹理是立面的。犀皮漆显示的纹理是曲线的、随机性的,而剔犀显示的红黑线是平行的、有规律的。


5


明代黄成在他所著《髹饰录》中说:“犀皮,或作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文物参考资料》1 957年第七期载袁荃猷所写的《谈犀皮漆器》一文说: “犀皮漆器表面是光滑的,花纹由不同的颜色的漆层构成,或作行云流水之文,或像松树杆上的鳞皴,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有变化,漫无定律,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笔者认为袁荃猷对犀皮漆的描叙是与传世实物相吻合的。古代和现代漆艺评论家对犀皮漆都作了不同的描叙,但有一个相同的观点就是犀皮漆的平面是光滑的,色彩是灿烂华美的,有各种流动变异的纹理。



  犀皮漆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最早在何时,待考。但最迟不会晚于三国时期。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出土的犀皮耳杯便是最好的说明,(耳杯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此耳杯红褐两色相间,有行云流水之肌理,虽刷漆遍数不多,但有高古豪放、雄浑奇崛之美。这耳杯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菠萝漆实物。

6

犀皮漆器独特的美感,关键在于打埝和髹色漆两道工序。埝的本意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本质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突起。



打埝



打埝:埝的本意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本质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突起。埝的形状、高低、疏密,决定了之后磨出来的花纹是什么样的。打埝首先需要调制稠漆。为了增加稠度和硬度,甘而可往生漆中加入一些蛋清,这样的漆用来打埝才立得住。


漆调到什么程度最适合打埝,如何打出不同形状的埝,不同形状、高低、疏密的埝会形成什么样的纹理,每种纹理适合什么样的器物,全凭手艺人多年积累的经验。


髹色漆



髹的意思是以漆漆物,髹色漆就是刷不同颜色的漆。表面凹凸不平、多遍髹涂色漆的器物,凸起处被磨平后,便会露出漆层的断面,这就是犀皮漆不用描、不用刻,却能形成美妙纹理的奥秘所在。


最基本的色漆以红、黄、黑为主。为了让颜色更加绚丽生动,甘而可还仔细琢磨加入黄金的方法。他在漆面刷一层用60%的生漆与40%的桐油专门调制的金胶漆,然后将极薄的金箔贴在漆器上,再刷上一层透明漆。


贴金箔





在后期的层层打磨下,金箔会随着埝的形状,如同色漆一样,显现出变幻莫测的条纹。丰富的纹理是犀皮漆的关键所在。


打磨


经过多次髹漆和阴干之后,漆面高低不平的埝已经逐渐被后来的色漆填补得平整,这时候就要进行打磨,这是让纹理显现的过程。最开始显露的是围绕着埝的一个个豆斑纹似的点,随着打磨的加深,点会逐渐扩大,一层层的色漆随着埝的形状开始显现出一圈圈纹理,这些圈、线不断往外扩展,连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线条、图形。




犀皮漆的纹理美观与否、艺术水平的高低就在于埝子的形状及疏密关系。最后一道工序打磨推光更是犀皮漆成败之关键。犀皮漆是靠磨出来的,打埝时凸起的点状周围由于多遍刷漆、红、黄、黑,或红、黄、绿。或其它色彩、凸起处被磨平后,周围会有许多不同颜色圈包围着,这种圈延伸后又成了另一种形状,又与其它纹理结合、相融。如此,便形成了千奇百态的肌理。


这些肌理没磨到位,纹理显不出来,磨多了,花纹就没了。这需要漆艺工作者长期实践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推光揩清自不必说、更是作品的脸面。



7

一个作品的优劣,除了要合理的装饰技法外,主要的还是要看作品的整体艺术气质。这种气质主要表现在:器型要古朴大方、庄重典雅,色彩要协调柔和、不刺眼,做工要精致、方圆有度、一丝不苟。除此之外,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即技艺。



内在的功夫也很重要。虽然内在看不见摸不着,但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问题。一件真正好的作品可几百上千年不坏,完好如新,



在中国众多的漆器品类当中,它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种漆器。它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为漆器之首,也曾令当代文物专家王世襄疑惑不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