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系列课堂】第六期—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

 影像吧 2018-09-09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周四诊断课堂的干货,由主讲老师付凤丽为大家带来《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

▲课堂实况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一些基本知识。

概述

  • 病变仅存在脑内,无全身受累表现,为结外淋巴瘤

  • 约占全部原发性脑内恶性肿瘤的6%

  • 好发于40-60岁

  • 以B细胞型为主,T细胞型少见(10%)

  • 病程短,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自然病程多为3-5月

  • 起源: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 靠近脑中线的深部脑组织,以幕上分布为主,如额叶、颞叶、基底节、胼胝体和脑室周围白质区

  • 一般无钙化,出血、囊变少见

典型影像学表现

  • 单发或多发,以多发病灶常见

  • CT平扫多成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即类脑膜瘤信号改变,DWI呈高信号,ADC值较低

  • 显著无血管增生的乏血管肿瘤 ,但瘤细胞以血管周围间隙为中心,呈浸润性生长,破坏血脑屏障导致造影剂外漏

  • CT/MRI增强:均匀显著强化

  • 肿瘤的大小与瘤周水肿、占位效应不成比例

典型病例

    病例一:女,45岁,无意中发现口角歪斜,伸舌左偏半个月余,头痛进行性加重5天。

病例二:胼胝体膝部淋巴瘤女,51岁,头痛、头晕半月

病例三:女,59岁,恶心1周,呕吐1天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不典型表现

  • 钙化

  • 出血

  • 坏死

鉴别诊断

位于大脑表面单发的淋巴瘤需要与脑膜瘤鉴别


鉴别诊断

胶质瘤肿瘤内常有钙化、囊变、坏死,密度或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多为不规则的环形强化



鉴别诊断

多灶性原发性脑内淋巴瘤需要与转移瘤鉴别:

  •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

  • 发病部位:脑内转移瘤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的皮髓交界区;淋巴瘤位于近中线的脑室周围及脑表面


鉴别诊断

均质强化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有时需要与结核瘤鉴别:

结核瘤和淋巴瘤均可在0.9-1.6ppm处出现明显的Lip峰,但结核瘤脑正常代谢物质(NNA波、Cr波、Cho波及MI波)明显降低或缺乏,淋巴瘤表现为Cho峰升高。


诊断要点

  • 老年男性居多,80% 位于幕上,多位于近中线的深部脑白质区

  • 类脑膜瘤密度或信号特征

  • 囊变范围小,AIDS患者囊变较多

  • 钙化罕见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形态多样,边缘不规则。典型表现为结节样、握拳样、团块样、蝶翼样强化;边缘多有“棘状”突起及分叶,出现“缺口征”、尖角征“”及“脐凹征”

  •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MRI 表现不一样:信号不均,DWI 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不均匀强化

  • MRS:NAA 峰下降,Cho 峰升高,出现高大的 Lip 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