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的时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加强了对“行星”的定义,结果导致冥王星(Pluto)被降格为“矮行星”。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描述,也被修订成了“八大行星”。然而冥王星的支持者们,从未放弃对其名誉的捍卫。中佛罗里达大学行星科学家 Philip Metzger 的最新调查称,IAU 明显搞错了这一点。 新视野号拍摄的增强色彩图像(via:NASA / JHUAPL / SwRl) 在批判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 IAU 对于一颗行星的定义: (a)在恒星轨道上的天体; (b)有足够的质量,能以自身的重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球体或近似球体); (c)清理了轨道周边的其它天体。 显然,冥王星符合前两个条件,但败在了最后一个 —— 只因它生活在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Kuiper Belt)是太阳系中充满了冰冷物体的一个特殊区域,在这种情况下,Metzger 希望否定第三个条件的必要性。 此外回顾 200 多年的出版物,没有文献明确要求行星清除其轨道 —— 除了 1802 年的那一个。 然而就算这个唯一的出版物,也是基于现已被证实的推理。 Metzger 将冥王星称作‘我们太阳系中第二复杂、最有趣的一颗行星’,并指责 IAU 的定义太过草率。 他建议,行星应该根据足够大的重力进行分类,要求它们的重力接近于球形。 最后,Metzger 提到了冥王星(及其卫星)复杂的地质和气氛,称其比火星更具活力。 [编译自:C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