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潇雨ekg9m5f4 2018-09-09

前几天,日报推了一篇名为《乾隆,你这个大猪蹄子》的文章,细细阐述了其实从乾隆年间中国便已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陆续派出使臣携带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船式等物品前往清朝,但当时的乾隆认为这些使臣是来给自己贺寿,所带物品不过是贡品,并未吸西方之精华,开始了我们明显落后于世界的第一步。

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朝的落后已经不容反转,我们的国门第一次被洋人“轰开”——鸦片战争开始了。

昨天,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79周年纪念日。(参考自维基百科)

(虎门销烟,图源网络)

1839年,道光皇帝下旨命令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于广东东莞收缴鸦片,并于虎门销烟,随后再下圣旨: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

随后,为了打开中国国门,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实鸦片很早就传入中国了,只是最开始是用来做药的,后来到了清朝才开始泛滥。

这与当时臭名昭著的“大英东印度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英东印度公司,图源网络)

1773年,英国将鸦片作为贸易政策用于出口,随后英国人将鸦片的专卖权给了东印度公司——而鸦片从开始的少量流入到最后“蔓衍天下,自士大夫以致贩夫走卒,群而趋之,靡而不返”,也不过用了不到二十年。

当时的清朝人吸鸦片疯狂到了什么程度呢——

据俞蛟《梦厂杂著》:“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当时的清朝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沉浸在大烟带来的“快感”中,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举国上下一片萎靡不振、身形消瘦之人。可以说在毁灭清朝这件事,鸦片是最直接的导火索。

(清朝烟馆,图源网络)

鸦片对于当时大清的影响,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也有表现——比如去年孙俪出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一个连饭都吃不起的穷人,在得到帮助后,第一时间不是去买米买面,而是跑到大烟馆去抽大烟,甚至在自己老婆病死在床上的时候,他还沉醉在大烟带来的臆想中。

可以让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在拿到钱之后不是去买粮食而是去抽大烟,可见鸦片当时已经将当时的清朝荼毒的不成模样。

随后,为了禁止鸦片继续流入中国,道光下旨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可惜为时已晚。

(鸦片战争,图源网络)

为了继续赚钱,英国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别的不说,大清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向英国开放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处港口进行贸易通商,并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处理,已经足够让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从1644年明朝灭亡到1840年,清政府统治中国200年,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稳固自己的政权,甚至到了乾隆年间,在西方国家已经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大清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康乾盛世美梦中,依然在专心巩固自己的政权。

其实,乾隆时期清政府和英国有过往来,不过是以不太愉快的结局告终。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使团曾带着数名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还有价值约一万五千英镑,包括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船式等600多箱“贡品”来到大清。

(1824年珠江口的英国商船,图源网络)

到了清朝后,乾隆要求使团行三跪九叩之礼,英国人哪肯接受这般屈辱,最终双方不欢而散。英国使臣当时提出开放宁波、舟山、天津等地为商埠的要求,也遭到了清朝严正拒绝。

到了嘉庆时期,英国再度派使来清,希望增加通商口岸,可自由与华商买卖。嘉庆二十一年 (1816年) ,英国使臣抵达天津,但跪叩礼节的问题再次随之而来,使臣也再次拒绝行三跪九叩之礼。

嘉庆皇帝认为英使拒行此礼,是存心违抗,以“中国为天下共主,岂能如此侮慢倨傲?”随即把英国使臣赶了出去。

(第1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律劳卑,图源维基百科)

道光十四年 (1834年) ,英国国王任命的一位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抵达澳门,后来又来到了广州。但根据历史记载,律劳卑与当时的两广总督卢坤相处得并不愉快,卢坤甚至扬言中断清朝英国贸易。

后来,两人直接开启了一场文字“骂战”:律劳卑骂卢坤“固执不明”,卢坤骂律劳卑“妄自尊大”。不仅如此,卢坤还派兵包围了英国商馆,撤走所有清朝佣工,严禁人民向英人提供任何食物、水和药物。

律劳卑也不甘示弱,立即召来英国一艘巡逻艇、两艘护卫舰驶向黄埔进行威胁,与清朝海岸警卫虎门炮台交火35分钟,驶入珠江。卢坤随即将12艘大船沉于珠江河底拦截,又从各地调动舰只28艘围堵。

二人从线上转到线下僵持了半个多月后,以律劳卑带兵船离开黄埔,中外贸易重开收场。

这一重开,不仅“洋货”们进来了,鸦片也进来了。

其实早在雍正时期,西方鸦片商人就已经勾结当地官僚,千方百计走私偷运鸦片到中国。虽然雍正、乾隆、嘉庆等都下令禁止过鸦片贩卖,但并没有禁绝。

直到后来,鸦片泛滥,国门被英国人“轰开”,依然没能打醒大清。

鸦片战争爆发时,大清拥有远超英军人数的80万常备军,但为何最后却以战败甚至割地赔款收场?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战争的首领——林则徐、琦善、杨芳、奕山、伊里布、颜伯焘、奕经、牛鉴、耆英等。

将领中不乏能人,但或许我们都听过一个道理——一个猪队友比一个神对手更可怕。

先说猪队友1号杨芳吧,在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这位老哥认为敌人的枪炮均为邪术,于是大摆阴门阵打算“以邪制邪”。

所谓阴门阵,又称婚人厌炮,是封建迷信中用妇女月经、尿粪、衣裤等物来使枪炮、法术失灵的厌胜之术......

结果当然是大败。

(奕山画像,图源百度百科)

如果杨芳算蠢的话,那么猪队友2号奕山完全可以说是愚蠢加窝囊了。

作为皇族宗室派出的清军主帅,不仅不策划合适的战术,还在大雨淋湿英军弹药,清军反击的绝佳时刻,先是跑去感恩神佛,接着认为这是上天提供的投降好机会,于广州城悬挂了白旗……

就是在这样一个国民抽大烟,将领靠迷信的局势之下,鸦片战争以清军失败,并签订《南京条约》告终,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从古至今,强者要欺负弱者从来不需要任何正当理由:

萨拉热窝街头的三声枪响,几大国就开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柳条湖炸断的一段铁轨,日本就发动了918事变;

宛平城外失踪的一个日本兵,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美国国务卿手里拿一管“洗衣粉”,就可以入侵伊拉克… …

到了去年的叙利亚,他们连洗衣粉都懒得拿了。

1894年,也就是54年后,甲午战争爆发。那时的中国,现状全体现在了一张图上。

这样的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强者与弱者之间没有道理可讲的逻辑,放之世界各国皆适用。

1894年的中国,也映射了一百多年后的世界。而现在的世界,还是那亘古不变的世界。

世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抛下大清时,没有留下一句话。今天,强者想要从弱者身上获取油水时,也不需要作何解释。

中西方的碰撞和冲突早晚会来,西方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179年前是这样,今天依然是这样。但是当危机真的即将来临那一刻,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至少,不能让历史重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