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不如一张思维导图。相信一提到思维导图,大家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下图的情景: 图1 思维导图 事实上,有两个英文单词mind map和thinking map都被翻译成思维导图,上图其实是mind map,也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思维导图。 Mind map适合锻炼人的扩展思维,是由一个关键词发散出多条线索,构造并加工各个关键词的联系,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形象地展示学生的思维活动。而Thinking map和mind map一样,也是一种用来构建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思维工具。Thinking map基于人脑的接受机制,分为八种图: 1. 圆圈图(circle map) 2. 气泡图(bubble map) 3. 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 4. 流程图(flow map) 5. 复流图(multi flow map) 6. 支架图(brace map) 7. 树型图(tree map) 8. 桥型图(bridge map)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八种思维导图吧! 圆圈图 主要是通过提供相关信息来展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学生把能想到的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列出来,通过圆圈图可以为进一步整理、梳理内容做准备,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疑惑点。学生通过绘制圆圈图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锻炼发散思维。 应用场景 1.课程导入或知识点复习 2.激发创意与灵感 3.小组协作头脑风暴 图2 圆圈图 气泡图 主要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描述物体。教师可以通过气泡图对统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通常使用形象生动的形容词进行表述,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新的事物。 应用场景 1.概念讲解 2.阅读与写作, 考察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图3 气泡图 双重气泡图 主要用于对比和比较。可以通过双重气泡将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对比共同点和不同点,更清晰地描绘一个分类概念。还可以用于辅助决策,解决一个简单的决策问题。 应用场景 1.加深对概念的迁移和理解 2.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图4 双重气泡图 流程图 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步骤等,用来显示一系列事情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的结果的。流程图一般是连续的,有封闭的和不封闭的流程图,封闭的一般被称为环形流程图。可以用来培养程序性思维和统筹能力。 应用场景 1.展示事物的演变 2.情节的变化 3.步骤的执行等 图5 流程图 复流图 主要用来展示和分析因果关系。复流图一般中间显示的是事件,左边显示原因,右边显示结果。复流图能够为寻找问题的成因,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帮助。 应用场景 分析事件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能力,增强对事件的认识 ![]() 图6 复流图 ![]() 支架图 用来分析、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使用支架图可以使“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应用场景 1.展示事物与事物的组成部分,建立空间感 2.展示知识的包含关系,建立知识结构 ![]() 图7 支架图 ![]() 树形图 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分类。教师可以利用树形图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寻找事物之间的共性与特性。 ![]() 图8 树形图 ![]() 桥型图 主要用来类比、类推。教师可以通过桥型图,表示事物之间的类比关系,可以用于认识新概念,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应用场景 1.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比,讲授陌生概念, 增强知识迁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2.加强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图9 桥型图 介绍了这么多种Thinking Map ,那它和Mind Map有哪些区别呢?让我们用双重气泡图比较一下吧。 ![]() 图10 mind map和thinking map的比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