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琴中,有哪些普遍存在,却不自知的问题?

 湖北十堰重庆李 2018-09-09





大家好,我是湖北省老年大学钢琴特聘教师杨溦溦,很高兴受邀参加湖北之声《老年大学公开课》栏目。


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学琴当中那些普遍存在、却不自知的问题


学琴的常见问题 来自老年天地 06:09




哈哈

第1个個问题

随性解读乐曲

1



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在生活中接触许多歌曲,不少都是听过,唱过,有些还记忆深刻,烂熟于心。而这样的记忆,是在没有和任何曲谱结合的情况之下产生的,是在没有经过任何正统的音乐知识学习之前,就产生的,别人怎么唱,自己就怎么哼唱。长年积累下来,会以为歌谱的音符和节奏就是自己习惯唱的那样。


作为老师,在教授成年人的时候,为了更快、更好地让大家领会节奏,比如附点音符,会挑选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而这类曲目是双刃剑,有的学习者可以好好利用,有的却达不到老师预设的目的。


例如:耳熟能详的中国歌曲,中间小的细节,转音、装饰音、附点等等,三个人也许有三种唱法,而乐谱往往未必和学生印象中的旋律一致。所以在授课的时候,老师会着重带着大家多次唱谱,并且配合分析拍子,明确细小之处的拍子该如何处理,并如何区分不同拍子的不同节奏感,目的就是培养乐谱的正确印象。


作为学生,既要利用对曲子的熟悉,也要防备这些熟悉带来的错误的惯性的唱曲,眼睛虽然看着曲谱,嘴里唱的,还是熟悉的节奏,这样不动脑的学习,是完全不会有收获的。


解决方法:跟着老师的节奏唱谱,把无法熟悉的地方,标记下来,多听,也要多唱,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听和唱,把乐理知识层面的“理性认知”和哼唱曲子的“感性认知”做一个正确的连接。


音乐的表达,可以适度放宽要求,但放宽要求不能解读为可以不严谨地学习。在情感表达上,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理解的方向抒发,在合理范围内都可以理解。但对于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节奏的精准十分重要,在这个方面是不可以养成自由发挥的习惯的,这是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哈哈

第2个個问题

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1



我常常被问一个问题:成年人,或老年人,弹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也许大家会说,手僵硬了,记忆力不那么好了等等。诚然,这些问题都存在,但我觉得最头疼的一个因素,就是“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导致诸多问题,比如“不听话”,不愿意按部就班地学习。


成年人学琴,自我主张很多,五花八门,不爱听老师的建议。其实,最愿意看见学生有进步的就是老师了,但老师深知,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事,急于求成也不可能弹好钢琴。


老师的方法,都是多年练琴和授课总结出来的,有益于大家的经验之谈。


比如:一个新曲子,要单手慢练,再到双手配合。就这一条,许多老年朋友就没有耐心去做好,往往跳过分手练习步骤,直接合手。在家练琴,也都讲求一个快字,都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把曲子拿下,急于求成,就可以“交作业”了。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双手还未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的时候,直接合双手,花再多时间,还是很难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手位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不能提前做准备的地方、跨度大的地方、指法,等等。


长期秉承这些恶习,在短期内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棒,比他人快,比他人协调力都好,这么快就把全曲拿下了。其实这些同学在曲子里有许多惯性错误,你不一定会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你也许会因为老师的多次点评,而让自己的学习信心逐步减退,因为到那个时候,就很难再改了。


还有极个别的同学,是不太听老师的点评的,意识不到错误,依旧按照自己的方式弹琴,乐在其中。


拍子不准、多拍、漏拍、抢拍,是很多老年学琴者的通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跳过了视唱的环节,对旋律的熟悉度是不够的。我的学生当中,爱唱谱的,往往进步是比较快的,学会一个新作品的时间也比较快,他们也都不害怕学习新曲子。


最后,我们既然学习钢琴,首先要知道这个专业当中正确的要求是怎样的,然后尽量按照精益求精的方向塑造自己,自我要求高的同学,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呈现。这也就是,几年的学习下来,大家的水平各有差异了。


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学习心态: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几乎是每一位老年人的通病。对于基础班的学员来说,几乎都是从零起步,钢琴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在这个阶段,一般都会遵循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去学,不管付出了多少时间,他们都会听老师的安排。


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大家就会提出不同的求学目的了,不管学习程度如何,便对老师有了要求,学习的要求,“我要学《…》”、“我想学…”、“老师,你教《…》吧!”……


学生可以提出学习的意愿,本身是一件好事,可对于老年学员来说,动手能力、反应力,都是一些很实际的大问题,他们喜欢的歌曲大多和他们的实际水平不符,甚至超越了自身程度。有时他们只为了喜欢,忘记了一些真实的因素,导致很多老年学员弹琴总是不连贯、不流畅。


我们湖北省老年大学的钢琴学员是不少的,各个班的老师们,也都是精心地安排课程内容,也都为了配合老年朋友的这个心理,在教学计划中安插了许多让大家喜闻乐见的名曲,大家学得不亦乐乎,但有几个能弹流畅?为什么总喜欢挑战非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呢?

 

耗时长、难度大的曲子,能弹流畅的人不到5%,弹来弹去断断续续,一是练琴的时间不保证;二是练琴的步骤从基础课开始缺乏细的惯性;三是为了完成任务浏览式的练;四是盲目的练,把音弹对为首,其余的忽略;五是自我要求低,老师给什么,弹了就算完成;六是年龄决定真实的能力等等。


集体课程度不一,这是最普遍的现象了。老师的难处在于,想要让所有人都有收获,还得兼顾趣味性,这个歌曲选择如果难度太大,就会难教难学,歌曲如果是过于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意思,作为老师,一般会适中地选择,还是能让部分学员把歌曲基本拿下的。


所以,在教学规划和选曲的问题上,学生可以提出自己想法,和喜欢的曲子,但是更多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老师,相信他的专业素养可以为大家选择最适合的曲目,既能让大家有专业上的收获,又能兼顾趣味性。



哈哈

第3个個问题

弹琴时过于依赖眼睛

1



在孩童时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成年学琴者,特别是老年朋友,很容易在弹琴时犯一个错误:看一个音,弹一个键。


这样容易造成,丧失句子的连贯性,从而,丧失乐曲的歌唱性。我常常在讲一个曲子的时候,让大家把乐句想象成一根项链,这根项链上有很多单颗的珠子,但这些珠子并没有散落,是穿在一根绳上,具有连贯性的颗粒。就好比我们的音符,每一个音符看上去是独立存在的,而他们却都是一整根项链上的一粒珠子,需要前后相连接,形成独立而又连贯的乐句。


就好像唱歌的时候,我们虽然是一个字一个字在唱,但字和字之间,有着自然而然的乐感相连。


有一些戴老花镜练琴的朋友,戴上眼镜看到的东西是被放大的,小蝌蚪被放大了,琴键也同时会被放大,这时,手指的触觉就觉得脱离了真实的距离感,觉得琴键的宽度也变大了似的,这样他们就更觉得应该弹完一个音,就低头找下一个音了。

 

如此,我们只能听到一颗颗散落的珠子,听不到一根完整的项链了。


缺乏乐句完整的音乐表达,是这种练琴方式带来的最大损失。


我们知道,五根手指摆在琴键上,基本都是一指一键,如果五根手指都是固定的手位,大家可以用大脑支配对应的指尖触键,对,就是靠着想象,眼睛可以不看琴键。


许多老年朋友觉得长时间不看键盘缺乏安全感,总觉得会弹错,其实多用这种方式弹,会熟悉得很快,会为将来的曲子连贯打下很好的基础。


所以不看键的固定手位训练,在初级阶段,要不断单独拿出来训练,每一种新的手位,都可以按手指顺序,或打乱手指顺序触键训练,而练习的前提是不看琴键,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后,才能明白,琴键不一定要看着才能弹。经过这样的训练,当面临合手练习时,才能减低脖子两头跑、及抬头低头望的频率。


老师简介


杨溦溦

老师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钢琴比赛评委

湖北省老年大学特聘教师

 

曾获:

TOYAMA(托雅玛)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优秀园丁奖,华夏艺术风采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银奖,多届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钢琴比赛优秀教师,2016年中国小音乐家小舞蹈家艺术活动优秀教师。第四届、第五届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钢琴比赛评委。2018湖北省长江钢琴杯老年大学钢琴比赛优秀指导老师。


本期微信:

图文、音频:杨溦溦、晓蕾

排版:胡云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