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穴不仅主治面瘫、头风头痛,还是治疗神志疾患之要穴

 紫苏333 2018-09-09

风府

《素问》,督脉、阳维之会

【别名】舌本(《针灸甲乙经》),鬼穴(《备急千金要方》),鬼枕(《备急千金要方》),曹溪(《本事方》),惺惺(《画墁录》)。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 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①肌腱: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②血管: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③神经:布有第3 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释字】《说文解字》:“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解字》:“府,文书藏也。”


【释穴】风,即六淫之一,为百病之长。府,有聚会之义。本穴在项后发际上1 寸,风指阳邪,风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至。在脊关节之最上,与风池、翳风相平,本穴居其正中。犹统领风穴之衙府,风邪内传之门户也。杨上善曰:“风府,受风要处也。”前为哑门,肝木之精所贯注,本穴风府,即是外风侵袭聚集之处,也是肝风内动所会聚之处。前有门,后为府,肝木之精气从门入于府的意思。主治癫狂、痫证、癔症、中风不语等肝风引发病症。


【气血运行状态】督脉从会阴,沿背部正中先走头,经气发于此处皮下而为风府穴,前为哑门,心开窍于舌,肝主语,肝木之精气所注,经气运行并聚于此处。


【穴性】本穴属督脉腧穴,督脉主一身之阳。穴名风府,肝风内动所发之处,本穴禀督脉盛阳之精气,阳中含木。


【主治】癫狂,痫证,癔症,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应用】《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针灸甲乙经》:足不仁,刺风府……头痛项急,不得倾倒,目眩,鼻不得喘息,舌急难言,刺风府主之……狂易多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杀,及目妄见,刺风府……暴喑不能言,喉嗌痛,刺风府。

《针灸聚英》:项后入发际1 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针灸资生经》:风府者,伤寒所自起,壮人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颈急不得回顾,目眩,鼻衄,喉咽痛,狂走,目妄视。

《扁鹊心书》:但此穴入针,人即昏倒,其法向右耳入三寸,则不伤大筋而无晕,乃千金妙法也。

《针灸大成》:主中风,舌缓不语,振寒汗出,身重恶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偏风半身不遂,鼻衄,咽喉肿痛,伤寒狂走欲自杀,目妄视。头中百病,马黄黄疸。

《肘后歌》:腿脚有疾风府寻。


【针法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 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


【现代研究】

(1)针刺风府、哑门,观察其对脑出血患者血液 凝固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经两个月治疗后,测得血凝固程度降低,纤溶时间显著缩短。说明针刺风府、哑门有促进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的作用,有利于脑出血部位血块的溶解、吸收。

(2)针刺风府穴,对胃功能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使 胃酸 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