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艺术体现(摘编)

 天地虚怀xia 2018-09-09

    太极拳讲究匀、慢、柔、圆,这就充分体现了美学思想。

    圆是最美的图形,也是最完整的。太极拳不支离破碎,又给人以动感,且有指东打西、指上打下、指左打右之能,左右手相互配合(如云手),构成圆的运动,显得舒展潇洒。身体得到充分舒展,能够舒筋活血,有利于康。

    太极拳中的内气运行也是圆的运动(如气功中的大、小周天),经常习练太极拳有助于周天运行。

  圆的运动是能量的互继,力量的承接,生命的延续。

   “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能量循环。形成循环往复运动,又能寓静于动,寓动于静,显得飘忽不定,不知着力点在何处,常令对手迷惑。

    现在的太极拳表演就是利用它的美学特征,使人观看时觉得左右对称,上下一致,前后协调;看似静,又在动;静得有规律,动得有节奏;看似柔,实是寓刚于其中,确实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太极拳的整体美,用太极拳名家陈鑫的话来概括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侔,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是,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

    因此太极拳整体化一,高度统一,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

    从外观上看,散而不乱,每一手足运用,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且布置得天衣无缝,从而达到了太极拳完善的整体美。

  武术与书法同属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以其独特的光彩流传于人间。武术与艺术之间潜移默化,相得益彰。太极拳中洋溢着书法艺术之神,书法艺术中也渗透着太极拳的刚柔之气。

  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杨式太极拳简洁舒展,吴式太极拳柔化轻松,武式太极拳紧凑舒缓,孙式太极拳行云流水。各式太极拳中无不体现着书法艺术的韵味。

  太极拳十三式包括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都以“八卦”、“五行”为中心,以相生相克为精要,讲求阴阳、沉浮、刚柔、上下、内外诸矛盾的辩证统一。

    书法则以中锋、侧锋、偏锋、裹锋、衄锋、圆笔、方笔为运笔的基本手法,讲求黑白、精细、直曲、方圆、向背、燥润、疏密、动静、刚柔等“阴阳互补”形式,崇尚朴、韵、法、意、态、质、情、趣。如赵孟用笔灵活,清秀潇洒,流转圆润,讲求平正;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生袖,明月入怀,潇洒自如。

    书法艺术中每个字都应有固定的重心,字形的宽窄、轻重、布白等都要相生相宜,在沉稳中求生动,稳健中求变化,以达到精熟而遒劲、意态自然、气象生动的境界。可见,书法美中也寓含着太极美。

  书法创作与太极拳运动在要领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以意领力。书家凝神静虑,先研墨,拟字形,然后作字,两者相辅相成。书家气沉丹田,气长力足,笔力自然雄浑,力透纸背。

    第二是上下相随。提笔,便凝聚全身之力、之气,由腰传肩、由肩传臂、由臂传手,书家腰、臂皆动,眼神亦随之而动,遂能“龙飞凤舞”。

    第三是内外相合。内之为心,外之为手笔,心手合一,字如其人。

    第四是相连不断。王羲之《兰亭序帖》,以上管下,以前领后,从一笔到整个字,从一个字到全篇,相互顾盼,一气呵成。

    第五是动中有静。心、笔、字皆讲动中有静。

  由此可见,习拳与书法的练习过程是相通的。太极拳与书法都来源于生活,通过相互借鉴、学习和探索,能够开阔眼界,从而增强书法艺术的意境、气势、韵味、节奏感、美感和功力;同时通过学习、欣赏、研究书法,引起共鸣和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提高太极拳套路的演练技巧和表演艺术的创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