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 顾宪成纪念馆(3)

 江山携手 2018-09-09

无锡 顾宪成纪念馆(3)

 

许荣海
无锡 <wbr>顾宪成纪念馆(3)

    粉碎“四人帮”后,东林书院逐步得以重新修复,1982年,时任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顾文璧去信北京,通过王昆仑的女儿,向幸存的廖沫沙谈及此事,廖老百感交集,含着热泪,重新书写了此联,寄来无锡,后制成抱联重新挂在东林书院依庸堂正厅的庭柱上。
    关于此联还有一个重大的争议:即下联最后两字是“关心”,还是“在心”?据当时目睹者回忆,在顾端文公祠原联为“在心”,移往书院时,仍为“在心”。时任市历史学会会长的王庚唐老先生清晰地回忆道:“解放初,因在市教育部门工作,工作之便,常去东林书院,午饭时,即在依庸堂內就餐,经常见到’在心’。” 笔者查得1921年元旦出版的《无锡大观》名胜号所载:祠中为“在心”。而在1927年9月出版的《无锡指南》第十版记载的却是“关心”。是所载有误?还是后改?不得而知,是不是由邓拓有意无意而改?更加没法查证。笔者认为,这些己不重要了。既然“关心”已被社会公认、接受,那就让它如此流传下去吧。
    顾宪成(1550—1612)明学者、东林党首领。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字叔时,别号泾阳。祖籍无锡县长安镇上舍村,幼迁张泾。明万历四年(1576)举乡试第一,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十一年请告归三年,补验封主事。十五年任职吏部稽勋司,因上疏语侵执政,谪桂阳州判官,迁处州推官,补泉州推官,擢吏部考功主事,历员外郎。二十一年迁吏部文选郎中。次年以建推阁臣忤旨,削籍归里。精研学问,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会南浙诸同人讲学惠泉上。并与弟允成倡修东林书院,三十二年,东林书院落成。偕同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于是东林之名大著,形成集团,被称为东林党。
    顾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江苏无锡人,顾宪成之弟。明末思想家,“东林八君子”之一。历任南京教授,礼部主事。著有《小辨斋偶存》八卷(附《事定录》三卷)等。万历十六年(1588年),经南京御史奏荐,顾允成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此后历任保定府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皇帝下诏“三王并封”,顾允成与张纳陛、岳元声合疏直谏,认为绝不可行。不久后又弹劾阁臣張位,因忤旨被贬为光州判官。顾允成没有领旨赴任,而是请辞归家不再复出。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亦遭革职还家。顾允成遂与兄长重修东林书院悉心讲学,聚集有识之士形成影响一时的“东林党 ”。
    “端居堂”中还有二副旧联,传说都由宪成、允成兄弟小时候对吟而出。其一:
        千年杨柳当衣架;
        万里长河作浴盆。
    此联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兄弟俩夏日泾河游水之乐。
    其二:
        父挑日月沿街卖;
        母掌乾坤家中磨。
    据说兄弟之父母曾在張泾桥青店码头旁以卖豆腐维持生计。全联以借喻的手法描绘出了磨豆、卖豆腐的清贫、辛劳。 

                      (本文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