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歌鉴赏23:《路歌》

 天涯种梦 2018-09-09
《路歌》 ——北岛后期诗歌作品解读研究
  
  
  
  ——样本23——
  
  
  
   在树与树的遗忘中
  
   是狗的抒情进攻
  
   在无端旅途的终点
  
   夜转动所有的金钥匙
  
   没有门开向你
  
  
  
   一只灯笼遵循的是
  
   冬天古老的法则
  
   我径直走向你
  
   你展开的历史折扇
  
   合上是孤独的歌
  
  
  
   晚钟悠然追问你
  
   回声两度为你作答
  
   暗夜逆流而上
  
   树根在秘密发电
  
   你的果园亮了
  
  
  
   我径直走向你
  
   带领所有他乡之路
  
   当火焰试穿大雪
  
   日落封存帝国
  
   大地之书翻到此刻
  
  
  
  
  
  【赏析过程】:
  
  
  
  诗题略解:
  
  所谓路歌,乃是指“在路上的歌”。意谓尚未到达终点或目的地,仍在途中。但这首《路歌》,并非是在歌唱“道路”,而是直指最终的“归宿”,因此,本诗最后两行才这样说:日落封存帝国/大地之书翻到此刻。这两行,有镜头定格的意味:集体的历史,个人的宿命,彼此获得某种略带默契的安置。
  
  
  
  在这些年中,北岛去国之后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晦涩难解。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整体进程,缺乏感性的觉知,对生活形态、时代风貌的变迁,缺乏必要的敏锐。21世纪的人,正在一点点地被技术化、数字化、系统化。对当今这个日益一体化的世界,海德格尔有一句惊心动魄的预警之语:这技术的白昼,是人类的黑夜。
  
  
  
  这首《路歌》,共4段,每段5行,都是2+3的结构。下面逐节拆解。
  
  
  
  
  
   在树与树的遗忘中
  
   是狗的抒情进攻
  
   在无端旅途的终点
  
   夜转动所有的金钥匙
  
   没有门开向你
  
  
  
  矗立在大地上的树,唯一的道路就是天空;向上的高度,是树木的共同理想。因此,“仰望”就成了树的终极姿势。
  
  
  
  在一生的时间里,树,始终坚守在同一个位置(信仰),挺直腰杆(骨气),仰望苍穹(理想),志同道合的树与树,相忘于江湖。这就意味着下盘(俗世生活、政治斗争等),会露出空挡,于是,觊觎多时的狗群趁虚而入,在树的根部撒了一泡泡骚尿。在漫长的历史和沉默的生活中,这是狗对树的仪式性侮辱,因为这是狗的特权。
  
  
  
  前面二行,可理解为兴或比;后面三行,回归诗人自身,是对诗人境况的直接赋写。
  
  
  
  起于“无端”的旅途,是很难有终点的;每一次停靠,都只是寄泊。金钥匙在黑夜中闪闪发光,命运却没有敞开那一扇久违的门。这表示,此生的流浪,注定是一趟没有尽头的夜路独行。
  
  
  
  
  
   一只灯笼遵循的是
  
   冬天古老的法则
  
   我径直走向你
  
   你展开的历史折扇
  
   合上是孤独的歌
  
  
  
  所谓冬天的古老法则,乃是点火取暖,照亮前方,代代传承。黑夜里的灯笼,犹如轻盈的蝴蝶一般,微弱、易逝。但历史一次次证明,心灯长明,传续不断,即使是漫天大雪也不能覆灭之;不但不会覆灭,火焰还要“试穿大雪”(见最后一节)。《传灯录》,并非中国禅宗所独有,而是一整部文明传承史的形象写照。
  
  
  
  我径直走向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是漂泊异邦的“诗篇”(自我/诗人),你是留守故国的“文化”(父亲/中国魂)。循着古老华夏文明的浓厚气息,我和你,终归还是要再次合为一体。
  
  
  
  我在世界上飘荡,走出了一幅《黑色的地图》;因为,故国(文化)是我的出发点,更是我的圆心,我就像是一头被故国拴住的牛(北岛恰好属牛),只能走出一幅扇形的地图。
  
  
  
  
  
   晚钟悠然追问你
  
   回声两度为你作答
  
   暗夜逆流而上
  
   树根在秘密发电
  
   你的果园亮了
  
  
  
  岁月催人老,晚钟催人归;故国,故国,近在心中,却又远在天边。钟声远远地传送出去,但归来的,只有无尽的回响,没有人。
  
  
  
  “诗”道艰难,但“暗夜”矢志不移,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方向和力度。在狗的“友情赞助”下,树根获得额外的 “养分”和“历史”,终于,果园变得硕果累累,果子们(诗篇)全都亮了,照亮黑夜,照亮这个世界,照亮五千年历史的漫长隧道……
  
  
  
  
  
   我径直走向你
  
   带领所有他乡之路
  
   当火焰试穿大雪
  
   日落封存帝国
  
   大地之书翻到此刻
  
  
  
  王勃《滕王阁序》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它乡之客。古老的故乡,中国的文化,儿时的北京,久违的父亲……,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童年的方向,是“男性的孤灯”最终的归宿。
  
  
  
  最后三行,无须再解,请参考笔者对北岛另一首诗《青灯》后两节的分析: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火焰与大雪的意象,在这两首诗的结尾,都上演了对手戏,极为壮美瑰丽。
  
  
  
  在北岛的另一首诗《时间的玫瑰》中,我们看到一种景象:玫瑰易逝,时间永恒,多么奇妙的组合;而这,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这首《时间的玫瑰》,似乎仅仅是为了同题散文集才被写出来的,给人的观感较为生拼硬凑)
  
  
  
  这首《路歌》,笔者个人最赞叹的是如下的几行:你展开的历史折扇/合上是孤独的歌//当火焰试穿大雪/日落封存帝国/大地之书翻到此刻。在阅读这些诗行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读到的是唐诗宋词的风骨气韵,既壮阔,又绚雅。
  
  
  
  
  
  【无关的结语】:
  
  让我们猜测一下:北岛去国之后,渐渐意识到自己更像是一个“中国式的英雄”,而非一个“艺术史的诗人”。而他所倾心的,乃是成为一位诗人,而非英雄,更非中国式的英雄。(当然了,每一个中国男性在其生命早期,多多少少都有一种英雄式的姿态或心态)
  
  
  
  诗人北岛,对其早期诗作的无情否定,乃至于感到羞愧,似乎是为了引导历史的镜头重新调整焦距,拍出一幅更为符合诗人意愿、更符合作品事实的“北岛肖像”。
  
  
  
  在诗人北岛看来,“英雄北岛”显得过于无稽,当中国七八十年代的诗歌黄金时代匆匆过去之后,这个由公众赋予的高尚定位,恐怕只能给这位诗人带来巨大的误解和遮蔽。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纪,长时间的遮蔽,就意味着极为深重的伤害。
  
  
  
  在这首《路歌》中,我们似乎听到诗人在说:“我回来了,我正在回来的路上……” ——回到诗意的中国,回到中国的诗歌,回到童年的那一个个隐秘的场景。
  
  
  
  
  
  鬼谷空侯
  2011年4月5日 草草
  
  
  
   【相关阅读】: 北岛诗歌《青灯》鉴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9f37c0100gj6g.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