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类解(五):麻黄汤类方之发汗解表类

 乐乐书屋 2018-09-09

经方,原指经验用方,今特指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此说乃相对于宋、元以后所出现的时方而言。类方,则是指在药物组成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方剂集合,意在将用药相近的方剂同类相附,从而研究每类方剂的学术思想和用药变化。

《黄帝内经素问》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麻黄功善发汗解表,故而麻黄汤类方均以治疗表证为主,然以其兼证各有不同,笔者亦将其分为四小类。

首先是发汗解表类,本类方剂以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或发汗利水治疗水湿在表为主,因其寒热不甚明显,故未配伍石膏或者附子。

麻黄汤

脉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周身疼痛、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

治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方药:麻黄3 桂枝2 甘草1 杏仁70(自拟方歌:麻桂杏草)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麻黄加术汤

脉证:身体疼痛剧烈,烦扰不宁,或伴发热、恶寒、无汗等表证

病机:寒湿在表。

治法:辛温发汗,散寒祛湿。

方药:麻黄3 桂枝2 甘草1 杏仁70 白术4

二篇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葛根汤

脉证:项背拘急不舒、恶寒、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太阳经输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升津舒经。

方药:麻黄3 桂枝2 芍药2 甘草2 生姜3 大枣12 葛根4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篇12、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

脉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下利或呕逆,舌苔白,脉浮或浮紧。

病机:风寒束表,内犯阳明。

治法:发汗解表,升清止利或降逆止呕。

方药:麻黄3 桂枝2 芍药2 甘草2 生姜3 大枣12 葛根4 半夏半升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脉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增剧。

病机:风湿在表,湿郁化热。

治法:微汗除湿,兼以清热。

方药:麻黄半两 甘草1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麻杏薏甘)

二篇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甘草麻黄汤

脉证:水湿停于肌表,无热而身肿。

病机:水湿停留,泛溢肌表。

治法:益气健脾,外散水湿。

方药:麻黄4 甘草2两。

十四篇25、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脉证:发热,恶寒,无汗,身黄(目黄、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色黄。

病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方药:麻黄2 甘草2 杏仁40 生姜2 大枣12 赤小豆1 连轺2 生梓白皮1(自拟方歌:麻杏草姜枣,赤豆梓连轺)

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原创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