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易博客欢迎您

 恒悦新的开始 2017-08-01


【案例】沈炎南医案:一女孩,3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头痛恶寒与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粪水。脉数无歇止,舌质尚正常。遂诊为麻后热毒不净作利,与葛根芩连汤加石榴皮。服后体温反升至39、5℃,仍下利不止,嗅起粪味并无恶臭气,沉思再三,观病孩颇有倦容,乃毅然改用桂枝人参汤,仍加石榴皮,一服热利俱减,再服热退利止。

按语:麻疹之后,余邪不尽,内陷于里,协热下利。因表里皆寒,故虽下利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之热证,脉虽数而无歇止,反有津伤之虞。况面有倦容,一日下利十余次,寒象迭生,与葛根芩连场以寒治寒,是为冰上覆雪,阳气浮越,反见热象陡增。当与桂枝人参汤温通表里;为防利脱,又加石榴皮以涩肠止利。

2、葛根芩连甘草汤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炙)

【功效】表里双清

【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病机】此证本当用桂枝汤外解其表,却误用下法,以致表邪将欲内陷。表邪将欲内陷,阳气与之相抗则脉转急促,邪热迫肺则喘而汗出,肺与大肠相表里,邪热下迫大肠则泻下不止。方用葛根解表,黄芩、黄连清热厚肠止利,甘草益气和中。

【鉴别】葛根芩连汤与桂枝人参汤,虽均为表里两解之方,皆治误下之后,表症仍在而又泻下不止之证,但葛根芩连汤治热利,其症乃邪热下迫所致,其大便往往臭秽而暴急。桂枝人参汤治寒利,其症乃脾胃虚寒所致,其大便多清冷。

【案例】张志民医案:陈某某,男,5岁。昨晚发烧,今晨末退次,拉稀二次,有粘液,嗜睡,抽搐昏迷,舌苔微黄,脉沉数。系胃肠症状,病邪在里。经西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与葛根芩连汤,经服3剂,病愈。

按语:本案系太阳阳明合病。邪留太阳则发热;邪陷阳明则吐利,胃络通心,浊热循经上扰心神则昏迷、嗜睡。故予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紧阴止利。

3、厚朴七物汤

【组成】桂枝、生姜、大枣、甘草、厚朴、枳实、大黄

【功效】外解肌发表,内行气除满。

【条文】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病机】病腹满,是指腹满乃宿疾;发热十日,脉浮而数,此表症乃新患;腹满而饮食如故,乃阳明内结而不甚也,用厚朴三物汤即可;若燥实痞满皆备,且不能食者,当用大承气汤也。此方桂枝去芍药汤外解表邪,用厚朴三物汤内除胀满,共凑表里双解之效。

【案例】谭日强医案:潘某某,男,43岁。先因劳动汗出受凉,又以晚餐过饱伤食,致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脘闷恶心。单位卫生科给以藿香正气丸3包,不应,又给保和丸3包,亦无效;仍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腹满而痛,大便3日未解。舌苔黄腻,脉浮而滑,此表邪未尽,里实已成,治以表里双解为法。用厚朴七物汤:厚朴10克,枳实6克,大黄10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3枚,白芍10克。嘱服2剂。得畅下后即止后服,糜粥自养,上证悉除。(《金匮要略浅述》1981:159)

按语:劳汗当出,又过饱伤食,故外见发热恶寒,汗出恶风;内见腹满而痛,大便不下。投厚朴七物汤以表里双解。谭老于方中加白芍,因腹满且痛之故。

4、柴胡桂枝汤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

【功效】太阳、少阳二邪并解。

【条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病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此太阳经表邪未解也;“微呕、心下支结”者,表邪已内传少阳经也!柴胡桂枝汤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并之方,一解太阳之邪,一解少阳之邪,可使二经之邪并解。

【案例】杏林箫客病案:某男,27岁,头痛,肩颈部微强,细查之,头痛以风池穴为主,数日前曾伤风,予柴胡桂枝汤:柴胡25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党参15克、桂枝15克、芍药15克、大枣6个、生姜5片、甘草5克。三剂。一剂病减,二剂病愈,多余一剂未服。此患认证要点在于风池穴有压痛。风池穴乃太阳与少阳经交汇之处,肩井乃少阳经所主,颈项乃太阳经所主,故用柴胡桂枝汤治之即愈。

5、麻黄升麻汤

【组成】麻黄、桂枝、升麻、石膏、知母、黄芩、白术、茯苓、干姜、甘草、葳蕤、天冬、当归、芍药。

【功效】解表邪、清郁热、温中止泻、滋阴养血。

【条文】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病机】本当外解其表,却妄用下法,寸脉沉而迟者,表邪内陷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泄利不止者,阳虚也;喉咽不利,唾脓血者,肺肾阴虚,邪热上淫也;表里同病,阴阳两虚,寒热混杂,故曰难治。方用麻黄、桂枝、升麻宣透表邪,石膏、知母、黄芩清解邪热,葳蕤、天冬、当归、芍药滋阴养血,白术、茯苓、干姜、甘草温中止泻。

【案例】李寿山医案:韩某某,女,50岁。以往健康,生育一男二女健在,经水尚未断绝。近六年来,经常头昏脑胀,面部烘热汗出,口燥咽干,但不欲饮,口舌时有糜烂溃疡,胸闷烦热,心神不安,少寐多梦。半月前外感风寒,发寒热,头痛,身痛,服羚翘解毒丸等药表不解,且增咽痛,泛恶欲吐,大便溏薄日二三行。

曾就诊于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肌注青霉素,口服解热片、镇静剂等不愈,迁延三周不解。于1981年12月1日来诊。诊脉两寸弦大,关尺细弱,舌红尖赤、根部苔白腻,咽红而不肿,体温37.8℃,血压140/90毫米汞柱,白细胞总数12,800/立方毫米,余无异常。

脉证合参,证系素有阴虚火旺,复感风寒外闭,表邪郁久不解,内外合邪,以致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治以外宣郁阳,内调寒热,益气养阴,清上温下兼顾之法,方用麻黄升麻汤加减。炙麻黄、升麻各7.5克,干姜5克,桂枝、白芍、白术、茯苓、党参、天冬、玉竹各15克,生石膏25克,知母、甘草各10克。水煎服,2剂。药后诸症减轻,继进清热和胃之竹叶石膏汤调理数剂而安。

6、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细辛、附子


【功效】温阳解表

【条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1)

【病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少阴病,脉沉者,本不当发热;今见发热者,太阳经亦病也!太阳、少阴互为表里,此表里俱病,“太少两感”之证也。此方重用附子温肾阳,麻黄散表寒,细辛通透内外,以达成表里双解之功!

【案例】医案:男性,30余。患感冒咳嗽,迁延未愈。曾服西药和中药,咳嗽不能止。肺部透视无异常。经服药一月,咳嗽仍不好,来我处就医。体温37.5℃,喉痒咳嗽,痰白而稀量少,神形憔悴,声微嘶,困倦嗜卧,舌淡有薄润白苔,脉沉弦而尺部独浮。据脉证分析,当是风寒入于少阴。虽然不是“少阴病始得之’’的证候,但它是少阴病的见证则无疑义。于是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给服二剂,微热退清,咳止声扬。原方出入,兼予调理,体力康复。

按语:风寒侵入少阴,肺气上逆而咳嗽,此属太少两感证。《张氏医通》说:“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沉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

精彩解读:葛根黄芩黄连汤并非表里同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下简称“葛根芩连汤”),一般认为是表里同治之剂,没有怎么争论过。但是,葛根芩连汤中的解表药只有葛根一味,值得提出一个疑问,单味葛根能否解表?假如葛根的作用不是发汗解表,为何学术界普遍认为葛根芩连汤能治里热夹表邪下利?这要先从原文分析。

一、葛根芩连汤在《伤寒论》原文是否有兼表证

1.原文句读

葛根芩连汤在《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这条条文的句读,稍作修改则更加明确:“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在患者出现桂枝汤证的时候,反而使用了攻下的方法,导致下利不止,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出现脉促,这是表还未解的表现。二是如果出现喘而汗出的情况,说明邪热炽盛,下利病势严重,急当止利,用葛根芩连汤。后面“喘而汗出者”一句,是可以不包括前段“脉促者”一句的。

2.脉促的含义

如此这种“某者;某者”的句法,并非连读,而是反映不同证情。例如《伤寒论》第4条说:“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前后文两个“者”是指两种不同情况。又如23条说:“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这三段不同的“者”,显然是三种不同的情况,故此34条的“脉促者……喘而汗出者”,是指两种不同的病情转归。提出“脉促”属于表未解,目的是与《伤寒论》21条的桂枝去芍药汤证相鉴别,其证亦是太阳病被误下,假如误下而见脉促,反映正气意欲抗邪于外。又如140条说:“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这条同样是误下以后见脉促,却没有成结胸之证,反映病有欲解的趋势。相反,假若不见“脉促”而见“喘而汗出”,反映邪气内陷上焦胸中,故此未能欲解,要用葛根芩连汤治之。

3.急则治标

不应坚持认为表还没解而见喘而汗出。仲景重视经典,应会遵循《内经》“大小不利治其标”,“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法则。《伤寒论》364条说:“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遇到这样“下利不止”的重证,必定会先急则治标而不表里同治。

4.单味葛根能否解表

方剂的解表功效,要通过方药间的互相配伍,以及方后调摄配合才能达到,仲景似未曾有使用单味药来解表的例子,如果单味葛根能够代替桂枝汤来解表,那仲景为何设立桂枝汤。再者,在葛根芩连汤的方后注中没有“温覆微似汗”等句子,非仲景在一般解表剂中的表述。因此可以证明,葛根芩连汤只是治里之方,而非表里双解之剂。

另外,如果葛根芩连汤真的能够解表,为什么不用其他解表药如桂枝、麻黄而选取葛根?一般解释是因为这里的表证是表热,所以不用辛温解表,但《神农本草经》中说,葛根的性味是甘平,似乎也不是表热时最好的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知,葛根芩连汤证条文兼有表证的论据并不充分,而即使其证情仍兼有表证,其方义目的亦不在于解表。

二、葛根芩连汤证的病机与方药分析

1.病本在中上焦肺胃

既然葛根芩连汤不能解表,其病机是什么?葛根芩连汤证是因为误下,表邪内陷化热,出现肺胃热盛,津液外逼则汗出,肺热壅盛则喘,逼津下行则下利。在《伤寒论》中,能够治疗下利的方子众多,为什么这方子特别用葛根?而且这样的热利,为什么不用白头翁汤的苦寒燥湿,或大承气汤的通因通用?这是因为白头翁汤的热利,病本是在下焦大肠,因此宜苦寒燥湿,用黄柏走下焦厚肠止利;葛根芩连汤的热利,病本在肺胃,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病标在大肠,因其病位较高,故不用黄柏而用芩连。

2.葛根能升津止利

本方与葛根汤比较,葛根在解表时是用四两,而在葛根芩连汤中的葛根用八两,可能提示两方的葛根用途不同。在这里用葛根不是为了解表,而是因为葛根独有的治利功能,患者下利情势急逼,在高位的肺胃热盛逼津下行,因而在这独特的情况下,必须使用葛根来升津止利。重用葛根以升举津液,属于逆流挽舟的方法,亦即《神农本草经》云葛根能“起阴气”的意思。

3.葛根配芩连治胃热呕吐

如果仔细分析葛根芩连汤的方药,黄芩与黄连的配伍见于两方。一是《伤寒论》359条干姜芩连人参汤:“伤寒本自寒下,医反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二是半夏泻心汤,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两条文相比较,即发现其共同证候表现是“呕吐”,而且是“食入口即吐”,“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便知道这种呕吐属于胃热呕吐,因此可以推断,葛根芩连汤证除了下利、汗出而喘,还应当包括呕吐。据《神农本草经》载,“葛根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葛根芩连汤证重用葛根,除了因为下利,还因其可以治疗呕吐,这补充了葛根芩连汤的一个重要证候。

顺带指出,葛根芩连汤证应与《伤寒论》第33条葛根加半夏汤的呕吐作鉴别,两者一寒一热,性质不同,又因为热性呕吐不能用半夏,因此重用葛根生津并止呕,用于胃中燥热而引起胃气上逆的呕吐。因此可见,葛根加半夏汤所治疗的呕吐并非单纯是半夏之功,而是全方药物配伍和重用葛根的结果。《神农本草经》中葛根甘平,虽然两方寒热不同,但皆可配伍用之。

三、结语

据以上的讨论,按照原文顺序细察可看出原文的紧密关系:31条先讨论表证用葛根汤,是承接太阳病篇(上)主要讨论表证而来;32条指太阳与阳明合病则可出现下利,但仍可用葛根汤治之;33条是在第32条的基础上讨论利止而呕的治疗方法;34条再次讨论表里先后的治则,并且病情出现下利和呕的情况,病机却与32、33条的不尽相同,应该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目的是与32条的下利和33条的呕进行鉴别诊断。这是仲景示范辨证论治的细致入微,同病异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