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多?新政策要收你家孩子的手机啦!

 了明y 2018-09-10

一说起孩子在学习阶段的各种问题,近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近视眼似乎一直是学生群体的潜在威胁,尤其在青少年阶段有着极高的发病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学校电子课堂,还是在家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电子产品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消耗着孩子的视力。每个人对近视的易感程度不一样,所以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得近视,有些学生由于其对近视较差的易感素质,终其一生也不会得近视,但是从逐年走高的青少年近视率来看,大多数人不注意用眼的话,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近视。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来说,对于学生近视眼的问题,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因为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用眼的过程,学生对近视是否易感,平时能否科学用眼,本来就存有不确定性,而对于近视的治疗,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孩子一旦患上近视,很可能一辈子就要带上眼镜,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也许有的孩子因为周围同学有很多都戴上了眼镜,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近视,但是作为父母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纠正孩子错误的观念,近视是一辈子的事情,对孩子的未来有诸多限制,青少年管控十分有必要。

尽管道理谁都懂,孩子的近视问题依然没法杜绝,该近视还是近视。最近一则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结束向社会征求意见,于近日正式印发。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实施方案》新增了对网游的限制,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其中有几点细则十分值得深思,其中有一条是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及使用场合上作出了极为明确的规定,诸如“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等,另外还有提倡家长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减少孩子的课外辅导班。此次《实施方案》的另一个重点还在于 “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在这一大的方针前提下,在未来将会自上而下出台不同的管控方案,以期对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得到一定控制。


总体说来,从政府层面开始管控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也说明有关部门确实开始重视近视问题了,对学校的强制性规定,也许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但是对于家长来说,管控电子产品真的容易吗?

中国人对家庭的特有情结,决定了大多数孩子在家的地位极高,大多数家庭有溺爱的倾向。而且以中国现在的家庭结构来看,大多数父母将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电子产品就成了陪伴孩子的替代物。而且现在很多观点认为,在现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里,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一种迂腐的行为。诚然,电子产品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知识和开拓眼界的机会,但是一旦产生了此种想法,管控往往就成了空谈。国外有很多家庭会严格管控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效果很好。但他们的成功是同国外的家庭氛围脱离不开关系:父母在家主导一切。相比之下,中国家庭角色完全相反,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在这种的情况下,对电子产品的肯定势必会让中国父母很轻易就妥协,管控就渐渐沦为一句空话。


而对于课外辅导班问题来说,在中国高考的大前提下,靠政策“提倡”来管控孩子的校外报班情况,无疑是空中楼阁。政策也许能通过强制措施减少学校的课程内容,但是对于校外辅导班,却没有科学有效的措施;再者,在校内学习内容减少的情况下,校外辅导班增多几乎是必然的情况,又怎么能指望通过“提倡”的方式希望家长减少课外辅导班呢?

当然,虽然有或这或那的存疑之处,但是有关部门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令父母感到欣慰的,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存续很多年,但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方案去解决,有关部门从政策上着手解决这项难题,无疑是教育界的又一重大举措。然而青少年的近视问题,说到底还需要父母重视。近视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一个孩子在心智不健全的年龄染上影响他们一生的眼疾,又何尝不是父母的失察之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