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如何才能做到不争

 杂货店伙计 2018-09-10
 

相传上古时期,尧帝因年事已高,欲禅位于贤人。许由是当时的名士,尧帝欲把天下让位于他。于是便对他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意思是太阳和月亮都出来了,我却打着火把与日月攀比,这太难了。天降甘露滋润万物,而我还挑着水一点点地浇灌,对于需要滋润的万物,这不是徒劳吗?

尧接着说:“我见到先生您,就好像火把见到了太阳,好像一桶水见到了大雨,我实在是自惭形秽,请求您代替我治理天下吧!”

 
 

许由淡淡地说:“算了吧!小鸟在树林做巢,所需要的不过只占一根树枝罢了;偃鼠到河里饮水,所需要的只不过喝满肚子罢了。你治理的天下井井有条,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为什么还需要我来治理呢?难道只是想将这美名让给我吗?”

 

大智慧者,即使是送到手边的名利,也绝不伸手触摸。可是世人却舍生而终身追逐,更何况尧帝所让是天下国家之大利,在这样的诱惑面前,又有几人能看淡、放下呢?

 

要知道人生一世,纵有广厦千间,也不过夜眠八尺;纵有珍馐百桌,也不过日食三顿。何不淡泊名利,充实内在德行,为人生真正的辉煌与成功而做出努力呢?

 
 

老子就提出破除名、利、欲的五个方法。

 

《道德经》云:“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破除名、利、欲之法有五个:

 

一是“虚其心”,让百姓涤除一切攀贤慕能之妄想、私欲,使心灵湛寂,朗照天下,清明在躬,则不为名利外物所动,达至清静寡欲之圣境。

 

《清净经》云:“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悉知“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所以此三者既无,常常观照使心清静,渐渐欲望不生,回归本性真静。

 
 

二是“实其腹”,让百姓在物质上得以安饱,在精神上充实固有之内德,返璞归真,不断提升生命之意义。

 

三是“弱其志”,尽量削弱其对名、利、欲望追求的意志,进而去除无边的烦恼,回归清静。

 

 

四是“强其骨”,坚强其本质道性,称之为“骨”或“脊梁”,道心日渐坚强,人心日渐衰退,养成道之坚强体魄,可以不惧千锤百炼。

 

五是“恒使民无知无欲也”,“无知”不是让人愚蠢茫昧,不学知识,而是要超越知识,妙用知识,不受知识的累赘,“无欲”并非断欲,而是大欲不欲,能驾驭宇宙万事万物,妙用而不执着。

 
 

圣人教导,人不要自作聪明,放下万有,达到“人欲尽净,天理流行”之境界,不敢妄为、祸乱,整肃欲念,顺天道而行德,各安其性命,合乎自然情理。

 

《道德经》云:“寒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堵住情欲的孔窍,止住贪欲的心念,关闭情欲的门户,放下执着的心灵,终身都不会有烦恼忧愁了。开启情欲的闸门,放纵自己的贪心,使情欲滋蔓,使心执著不停,终身都不可救药。

 
 

《庄子》中曾有一个寓言。南海的帝王叫做僬,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僬和忽经常跑到浑沌那里玩,浑沌对他们很和善。

 

于是僬和忽为了报答浑沌的恩惠,有一天他们便商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呼吸、饮食,浑沌一个窍也没有,实在是太可怜了。让我们替他开七个窍吧!

 

于是僬和忽每天给浑沌开一个窍,七天以后,浑沌就死了。

 

心的七窍一旦开启,就会迷失自我,追逐感官的享受而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死亡。因此,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