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骄傲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杨五贵

  清泉 2018-09-10

在第34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作为一名退休教师的我,真是百感交集,心中千言万语,物事万绪千头,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今年,2018年对于我,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55年前,也就是1963年的9月份,刚迈出校门不到两个月的我,又一步跨入校门,不过这次是摇身一变,由昔日学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年我刚满20周岁。至此,便安下心来,在教育这一行里,服服帖帖、兢兢业业,一干就是整整四十年,直到2003年退休,这才结束52年的校园生活。不但如此,今年,又是我退休后的第15个年头,更蕴含一定的纪念意义。抚今思昔,往事如昨,桩桩件件,浮现眼前,挥之难去。

“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乃一乐耳。”说起我这个家族,可以自豪的讲,和教师这一职业似乎有着不解之缘。清末,我的曾祖父便是耀州高等小学堂的学监,一直到我这一代,代代皆为人师。至亲人等,细数下来,百年来从教者不下十余人,称我家为“教师世家”,一点也不为过,我骄傲,我是一位教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记得那年,初为人师的我,以一种无比喜悦的心情踏入教师门槛。踌躇满志,心花怒放,决心暗下,一定要做一名“不误人子弟”好老师,更为可笑的是,不谙世事的我竟然以柔石小说《二月》的主人公萧涧秋自居,拿微薄的工资为贫寒学子购买学习用品。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学养,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每日起早贪黑,习诗练文,不断加强业务进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所能买到或搜集到的教学参考书,一股脑置于案头,窗前灯下,不时翻阅,并谙记在心,以备不时之需。



就这样,敬业循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教了两年小学,由于教学成绩显著,一下子被提升为初中语文教师,授初三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工作,真有种“春风得意,马蹄踏花”的感觉,至此,四十年如一日,埋头教书,心无旁骛,以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唯一目标,“一把小车推到底”,辛辛苦苦一直干到退休。

教学期间,对待工作的认真程度,如今回想起来,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即就是我的人生“大喜日子”,也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选择了一个星期天,也就是说,举行婚礼的日子,前后两天依然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试问此情此景,如今几人能够?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一人兼初三两班语文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一个班80多名学生,每每作文本收集起来,足足有1米多高,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先后创办《幼林》《雏鹰》《新柳》《乳燕》等油印文学小报,后来又主办铅印《西校报》,此报一直坚持办了十数年,被读者称为“全国最基层最美微型校报”。那个时代的教师,每周都要坚持上够六天课,外加学生晚自习辅导,即使如此,也没有分文补助,拿如今的眼光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

其时,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七八十元,工作量和所得工资的反差,可以说是“天上人间”,然而,如此待遇,我和我的同道们,倒是心安理得,毫无怨言,说那年月教师是“两头点燃的蜡烛”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名副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年年中考,是紧张的无法喘气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刻印复习题,不断进行模拟考试,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与其说是考学生,无妨说是考任课老师,在不断追求升学率的那当儿,师生站在“同一战壕”,拼尽全力,冲刺夺阵,直搞得“魂不守舍,形销骨立”,如此下来,奖状接踵而来,倒也风光无限,沾沾自喜。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教重于言教”“不求索取,只求奉献”“循循善诱,爱生如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身居校舍看世界,一片丹心育新人”……,这些都是当年教育战线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那年月,教育机制的滞后,配套设施和教师待遇的低下,令人堪忧,此局面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欣慰的是,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此举一下子开创了教育的新纪元,自此以后,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逐年得到提高。

记得1985年的首个教师节,我所任教的那所学校,为每个教师定制了一套西服,穿上这套笔挺体面的西服,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全县教师上街大游行,面对成千上万艳羡的目光,心中 “洋洋自得、扬眉吐气”,全写在脸上,甜在心里,一股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弹指间,所有属于昔日的一切,都已成为“往日时光,风光不再”,一切的一切只能留在记忆的长河里,奔流到海不复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