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一直说好话反而不受人喜欢?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为什么我们会讨厌那些给我们带来挫败感的人?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阿伦森效应”。

所谓的阿伦森效应指的是:随着奖励减少而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通俗地说,就是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赏,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而这种递增的挫折感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反感。

为了验证这个效应,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他邀请了四组志愿者,并让其中一人担任项目临时负责人,负责在每次实验的间隙向阿伦森汇报他对其他志愿者的印象和评价。

整个汇报过程是在阿伦森的办公室里完成的,但是,其他志愿者却都能“恰好”听到汇报内容。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临时负责人是个“伪装者”,即俗称的“托儿”。而汇报也是被提前安排好的,分为四种情景:

第一种:让“托儿”对A组志愿者每次都给予正面评价。

第二种:让“托儿”对B组志愿者每次都给予负面评价。

第三种:让“托儿”先对C组提出负面评价,然后逐渐转向正面评价。

第四种:让“托儿”先对D组提出正面评价,然后逐渐转向负面评价。

——当然,这个过程都确保被志愿者们“偷听”到了。

最后,阿伦森发起一个调查:这些志愿者们有多喜欢这个“临时负责人”。调查发现,A组的喜欢程度是6.42分,B组2.52分,C组7.67分,D组最低,为0.87分。

阿伦森实验论证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原则:人们最喜欢那些原先否定自己但后来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人,同时最厌恶原先肯定自己但后来越来越否定自己的人。

这算是对“相悦法则”的一个补充——人们不光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而且更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人。

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一成不变地讲好话,并不像先讲坏话然后再慢慢地变成讲好话的情形,来得更讨人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