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法式》隐藏千年的美学密码

 华夏建筑艺术 2018-09-10

近年来中国社会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艺术多加以普遍的摧残。尤其对于见识越来越广,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都市年轻人, 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建筑似乎成了一项“逆时代”的另类工作!


事实上,除非我们麻木到不知道尊重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建筑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中国古代的建筑靠师徒口传心授,很少写成书,所以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营造法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可以想象,年轻的梁思成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得到武功秘笈一样开心。

可接下来是巨大的反差,这本北宋时代的书像天书一样没法读懂,即便是熟读《四书五经》,《春秋》《论语》烂熟于心的古人,也因不是建筑专业出身,根本无法理解书中乾坤!


《营造法式》(陶本)大木作制造图样之一

  

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破译天书的第一步,是在中华大地上遍寻唐金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重要的三座建筑,分别是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和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当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却总共只有六种规格。这说明,它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设计,这是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要的秘密。


这个秘密在《营造法式》中是怎么表达的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  这里的“材”字,指的是标准木材。


《营造法式》把这个标准材的断面规定为 3:2,还让它具有了高度科学的受力性能,并且把这个材分成八个等级,用来盖规模大小不等的建筑。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示意图


另一段很重要的话是:“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


简单解释的话,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各种重要的设计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模数化的设计是中国古代建筑很重要的一点。


什么是模数呢?简单地说,如果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的话,我们说他们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所以标准材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模子。


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是斗栱。像漏斗形状的木结构构件,叫斗;所有长条形像弓一样的木构件则叫栱。


《营造法式》斗栱各部分示意图

 

所有栱的横断面,其实都是一个标准材,不管它在什么地方、具体叫什么名字。不仅如此,所有用来连接斗栱的这些枋,它们的横断面依然是标准材。


标准材占据了一个木结构建筑绝大部分的材料。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建造神速的神话。比方说唐长安的皇宫,大概三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十个月建成。再比如说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武则天时代的明堂,宽和深差不多都是90米,占地面积大概四倍于今天的故宫太和殿,高接近86米,比应县木塔还要高,这样的一座皇皇巨构不到一年建成。


武则天明堂复原效果图(王贵祥复原)


唐太宗时代的名臣魏征为官清廉,家里都没有堂屋,李世民看不下去,就把皇宫中的一座小殿赐给魏征当他家的堂屋。这座小殿从皇宫搬到魏征的府第,再到盖起来,一共就花了5天时间。


中国古代建筑的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最后真正实现了所谓的多快好省。把它和计算机思维一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是非常相通的。


我们可以根据《营造法式》做一系列的标准木构件,形成一个模型库,在建造任何一个独特建筑的时候,只需把模型调出来,修改一点尺寸就能进行搭建。

非常复杂的佛光寺大殿或观音阁,事实上大家看到的密密麻麻的斗栱都是标准件。


《营造法式》斗栱四铺作至八铺作计算机三位模型


独乐寺观音阁高度标准化、模数化的木构架


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写的绪言当中总结了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她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以及带有斗栱的木构架,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而梁思成做了另外一件特别有创造性的工作,他把中国古代“以材为祖”的木结构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的Order加以比较,说它是Chinese Order。



中国古建筑的“以材为祖”与西方古建筑的“柱式”(Order)。左图选自《〈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右图选自《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西方古建筑法式当中,以柱子的直径作为整个建筑设计的基本模数:一座神庙浑身上下的重要设计尺寸都是柱径的整数倍或者分数。


所以,西方的柱径和中国古代的“材”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建的美学密码:方圆比例;西方古建中的美学密码:黄金分割比例


西方古建筑里除了Order和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以外,还非常严格地追求美的比例,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黄金分割比例。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西方人认为最美丽的人体符合黄金分割。假设维纳斯的身高是a,从肚脐算起下半身的长是b,上半身的长是c的话,那么黄金分割a:b=b:c=1.618,接近这个值。


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张画,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维特鲁威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师,他写有一本特别有名的书,叫作《建筑十书》。他在书中讨论了Order,还讨论了人体比例,以及人体比例在建筑当中的运用。西方建筑如何使用黄金分割比?

帕提农神庙正立面图


这是西方建筑史上最负盛名的建筑,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首先,它的总高和总宽形成一个黄金比,是非常精确的一个比例。换句话说,如果总高是1,总宽是1.618,这样它的正立面就构成了一个所谓的黄金分割矩形。


黄金分割矩形的特性很神奇,如果扣除一个正方形,剩下的又是一个黄金分割矩形;再扣除一个小正方形,又剩下一个黄金分割矩形。可以反反复复做下去,无穷尽。


如果把这些正方形边长形成的1/4圆弧连起来的话,会得到一条非常优美的螺旋线,也就是著名的黄金分割螺线。

帕提农神庙正立面分析图


在帕提农神庙的身上我们发现,它其实在整体和局部反复地使用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它的美的密码。


同样擅长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建造房子那么神速的中国古代匠人,他们有没有对美的比例的追求?答案是肯定的。


那我们喜欢一种什么比例?


这是《营造法式》的第一张插图,叫“圆方方圆图”。一个圆套方和一个方套圆,这里面暗藏什么比例的玄机呢?



说出来也简单,其实就是1:√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它外接圆的直径,或者它对角线的比是1:√2!



如果我们把上面这张图的这个正方形也画下来,可以发现这张图里面小正方形的边长与大正方形的边长也是1:√2,有的人可能会问,中国古代匠人知道√2这件事吗?


中国古代匠人不操心√2,因为他们用一个简单整数比来对付它:方五斜七。


这句口诀什么意思呢?正方形边长如果是5,对角线约等于7,7除以5等于1.4,而√2约等于1.414,是很接近的。


《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嫌“方五斜七”太粗糙了,怎么能这样呢?他给出一个141:100,这下好多了,1.41,更接近了。这就是中国匠人的智慧。


刚才我们说了黄金分割矩形的奥妙,那么√2矩形——一个边长是1:√2的矩形有什么好处?好处是切完一半以后仍是√2矩形,再切一半还是,再切一半还是,√2矩形在中国古建中都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呢?我们还是以前面说的这三个建筑为例:佛光寺大殿、观音阁和应县木塔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如果以佛光寺大殿的总高为边长做一个正方形,再以它的对角线做一个弧线,刚好是它总宽的一半,左半边也同样!



换句话说,如果总高是1,,它的正立面总宽就是两个√2矩形。再看佛光寺大殿的平面图,它的平面是一个回字型。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图


佛光寺最重要的是中间的核心空间,也是供佛像的礼佛空间。这个形状又是两个√2矩形组成,和正立面是一个相似形。来到佛光寺的核心,它的剖面图。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剖面图


以中间最重要的佛像的高度为边长做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圆方方圆图”做它的外接圆,这时候外接圆的直径等于中央开间的宽度。


如果佛像高是1,中央开间的宽度√2。建筑是为这个佛像量身定做的,而且它们之间符合√2比例。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设计理念分析图


就像帕提农神庙一样,佛光寺身上从整体到局部甚至到内部塑像,都在反复地使用方圆之间的比例。用同样的方式,可以得到独乐寺观音阁和应县木塔的精确效果图。


独乐寺观音阁设计理念分析图


应县木塔设计理念分析图


如果我们同时看应县木塔和佛光寺就会吓一跳,原来应县木塔的高宽比和佛光寺正好是旋转了90度。应县木塔的宽是1,高是2√2,佛光寺是高是1,宽是2√2。如果转个90度,塔变成殿了,殿变成塔了。正所谓“横看成殿竖成塔”!



匠人们为什么痴迷于运用比例√2在配合“圆方方圆图”这个插图的文字当中,《营造法式》引了更古老的一本书《周髀算经》的一段话:“万物周事而圆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周髀算经》中的“圆方图”与“方圆图”


“圆方、规矩”的大量应用,说明运用方圆做图的比例其实是古代大匠设下的规矩。规矩这两个字不就是历代匠师都挂在口边的话吗?


更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天圆地方”。匠人在运用这些比例建造建筑时,表达着他们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及一种追求天地和谐的文化理念。



所以,如果把西方的杰作和中国的杰作放在一起比较,就更加清楚了:所谓的黄金分割是西方建筑美的密码,它造成了帕提农神庙一种永恒的和谐;中国古人则用天圆地方的观念来建造出佛光寺大殿这样的建筑,同样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

掌上古建(zs_gujian)

首个古建筑行业移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