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受风是导致中风的原因。但有时候,中风发病时症状看起来不太严重,或只是短暂性症状,人们常称之为“小中风”。很多人对这样的“小中风”不重视,认为影响不大,只要休息就能好转,其实这是不对的。 中风一旦发生,无论是否严重,都提示患者已经具备某些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也就是随时可能血管堵塞或出血的基础已经形成。这次是小中风,很可能在不久后就会再次中风,而且会比较严重。研究表明,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约1/3会近期再次发作,甚至成为严重的脑梗死。曾有过中风的患者,再次中风的危险性是没有发生过的数倍。因此,重视“小中风”是预防“大中风”的关键。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尽早发现“小中风”呢? “小中风”临床表现有几个特点:一是发作突然,不是慢慢出现症状,而是突然之间不适二是症状相对较轻或持续时间较短,发病当时对患者生活没造成很大影响。当有以下一些情况时,可能是发生了“小中风”。 1、口眼歪斜:突然口眼歪斜,嘴角流口水,说话不清,吐字困难,饮水呛咳,或视物摸糊、重影。 2、躯体麻木:突然出现单侧面 、舌、唇、肢体或手指麻木,改变体位或拍打后仍不缓解。 3、肢体乏力:突发性的一侧肢体乏力,行走向一边歪斜。穿衣系扣不灵便,或伴肢体抖动。 4、眩晕和头晕:头晕持续,走路不稳,脚下踩棉花样。 5、行为性格异常: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记忆力减退。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我们就可能得了“小中风”。这时,我们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1、快速就诊,控制病情发展。一旦发生“小中风”,要像发现为“中风”一样引起重视,。脑血管意外被称为数分钟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所有脑血管病一旦发现都必须尽快就诊,以尽早治疗,减轻病情。 2、全面检查,筛查危险因素。许多患者对“小中风”不以为然,治疗后感觉好些了,就不再服药。有的到医院后感觉已经好些了,甚至拒绝治疗,更不要说住院检查了,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 3、启动预防,防微以杜渐。中风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因此预防也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药物控制危险因素:只要没有禁忌证的患者,都要坚持服阿司匹林,每天75~100毫克。 (2)合理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少吃甜食。适当进食高蛋白质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3)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抽烟,少饮酒,情绪稳定,适当运动,作息有规律,防寒避暑。 看完别忘关注转发哦!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