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_邓春妹_新浪博客

 动力实体能 2018-09-10

 作为礼拜空间的佛教石窟,窟顶图案是整个布局中最富装饰意趣的部分。敦煌早期石窟窟顶图案可析为两类构成因素:几重方井错叠相斗的形制,取象于宫室藻井。此外的各种装饰,则取象于幄帐,以此象征时人所认同的最高规格。

 藻井用提高单体建筑中心位置的方法造成更高的空间感,以强调建筑的重要性,因此历来多用于宫室和殿堂。不过它最初可能只是一种结构屋顶的方式形成的叠涩天井,而是用地区很广,且在各自的地域里形成传统。如巴米扬石窟西区第14窟叠涩天井。中原西北中亚均有其例,中原地区俱见于墓葬,西北中亚则见于佛教石窟。前者如巴米扬,后者如克孜尔。常青认为“东汉至南北朝时画像石墓及高句丽墓中叠石天井顶,与西域的塔庙天井顶可能有关。”不过似乎至今未在西域发现早期实例。

巴米扬石窟西区第5窟天井
巴米扬石窟西区第14窟叠涩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