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204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9-10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证治/泽泻汤(狭义痰饮伴有冒眩)

  今天我们接下来讲,泽泻汤证,我上次课反复强调了,饮病作为命名来讲,不管是四饮之分,还是留饮、伏饮、以及微饮、肺饮,一定以饮留部位加临床特征为诊断标准、诊断的依据。

   现在请大家看第25条。
   在六版《讲义》上,包括五版《讲义》也是,凡是写到第25条,都把它划作支饮的范围,这是在我们教研室集体讨论之后,得出,既然对饮病的诊断依据,第一是饮留部位。第二是临床特征,就是证候特点。
   据此我们认为第25条讲的应该是狭义痰饮(不是支饮)。
   下面请看第25条。(一类条文)

《金匮要略》“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心下有支饮”- 对这个原文的理解,着眼点应该放到“支饮”上呢,还是应该放到“心下”上呢?
   一定是饮留部位在心下,“心下”者,狭义痰饮也。之所以叫做痰饮,在广义的痰饮病里,要第一个分出来 狭义痰饮,着眼点还是在饮上,形容这种饮邪是水液比较清稀的水液,在胃、肠之间,它是有一种动荡、流动性,或者说这个“澹”,叫狭义痰饮,仍然含有淡(澹)荡、流动貌之义,所以,在胃肠间,从胃走向肠间,沥沥有声,这是狭义痰饮,一定是这样。

   关于他说留饮部位是“心下”了,为什么还说有支饮呢?
   大家想,我们刚才复习过的苓桂术甘汤证,“心下有痰饮”,第一个症是什么?“胸胁支满”,胸胁为什么支满呢? 因为心下是指胃,有停饮在那里,病人就会感觉有一种支撑胀满感,不能因为支饮也有支撑胀满感而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证,列为支饮范围。
   因此,我们认为泽泻汤,一定是治疗狭义痰饮所伴有的冒眩证。

“冒眩”- 昨天我已经讲了,全书里几次用“苦”字,来表示症状的严重、明显。现在,这个主症里面痛苦在哪儿呢?“苦冒眩”,这个症状最明显。

   请看[词解],冒眩,叫做头目晕眩。
   我们讲头晕、目眩,或者叫头目晕眩,实际头晕、目眩,在临床不能截然分开,头晕的同时伴有目眩。所以它这个“苦冒眩”,仍然讲的是头晕目眩的意思,或者叫做头晕眩。

   既然是水饮停留在心下,他为什么要“苦冒眩”?
   这是清阳不升,饮邪所致。所以,我前面提到了“无痰不作眩”,这个意思已经说出来了。这是一种浊阴上冒,清阳不升。

   具体解释,我们看[选注]里《心典》的解释,《心典》说,
“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儿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

“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这个方,就两味药组成的,泽泻为主药,辅药是白术
   大家看是否体现“温药和之”之义?
   白术是甘、温之品,在甘、温之中,酌加行消利导之品。不是开导,是“利”,“利小便也”,给水邪以出路。
   所以尽管是两味药组成的泽泻汤,相当于“病在上而治在下”这叫“上病下取”。这个治法上很高明。

   泽泻汤在刘渡舟教授的治疗经验里面,他最早在《中医杂志》上报道,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这是耳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一般的眩晕不同在于中医辨证它一定是饮邪所致,以饮邪为主的。
   耳性眩晕实际上,它最典型的眩晕是颠倒,不敢睁开眼睛,一睁眼睛就觉得这房子都在旋转。
   也有的病人,他可能伴有听力上的减弱,或者是耳鸣。
   但是,最典型的症是“苦冒眩”。同时,从病因上来讲,真就是清阳不升,浊阴上冒。

   看原方的药量,
五两的泽泻,
二两的白术。
   刘渡舟老先生他介绍的是
用30克以上的泽泻,
白术是15 - 20克,这个用量.
   他经验介绍很多,甚至于他用小柴胡汤合着这个方,来治疗耳性眩晕,也叫美尼尔氏综合征,供大家参考。因为这个方子,我也是临床体会,觉得这么用确实很好,但是我最大用到30克。

病例:

   曾经有一个大厦的服务员,她眩晕,做了耳科的检查,也不能诊断是美尼尔氏病。但是,从症状上来看,她真就是旋转性的眩晕,不敢睁眼睛,一睁开眼睛,不仅是自觉旋转,而且呕吐,欲吐。
   所以,我觉得,配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道理也有,因为她胸胁不少支满,而是苦满,胸胁苦满,有郁郁微烦,也有呕吐症。所以,这样两相结合,既和解少阳,又能清泄一下(利水除)饮邪。
   药后,症状缓解非常快。临证时,我基本上就是20 - 25克的泽泻用量,白
术15 - 20克,不用焦白术,就用生白术,也是一种向下的作用,这个效果很好。

   也可以按照《中医内科学》后来化裁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套用泽泻汤,效果也很好。因为有天麻的作用在里头,这也是化痰的意思,包括二陈汤,配泽泻汤,对于美尼尔氏病都有治疗作用。

   请注意,《讲义》上泽泻汤的病案举例。

   他提到了“伏饮眩冒”,因此,作为本科教学,为了在诊断上,能够有一个中医范围内统一的说法,而不要其说不一,那就说张仲景他给四饮的概念定的非常明确,第一,是饮留部位。第二,就是临床特征。不能说条文说“支饮”了,这个医案举例,又说是“伏饮眩冒”。
   我认为,本条就应当是属于狭义痰饮的眩冒,病机分析,就像尤在泾所说
,包括我给大家分析的,饮停于胃,你说是哪里。所以,浊阴不降,清阳不升,眩冒也。

   泽泻汤,两味药,就起到了温利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