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剧知识汇编集2 ―― 教育机构介绍

 江山携手 2018-09-10

    早期进入上海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艺人,大都是落地唱书艺人出身,后继者采取个别拜师学艺的形式。

    民国12年(1923年),为培养女子绍兴文戏艺人,在浙江嵊县开办了第一个科班。30年代在沪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艺人,均出自浙江的(以嵊县为主)科班。

    民国27年(1938年)后,女子绍兴文戏在沪兴起,男班衰落,男艺人纷纷改行转业,其中一部分转到因时而起的沪上女子越剧科班执教。在民国27年(1938年)至民国38年(1949年)的10余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曾开办科班10副以上,培养出戚雅仙、毕春芳、陆锦花、吕瑞英、陈少春等一批著名演员。

    其时除科班育才外,亦有个别拜师学艺的方式,如丁赛君和姚月红,就是由魏银凤、姚水娟收为徒弟,带教成材的。民国35年(1946年),雪声越剧团还首开剧团招收学员随团培训的先例,随后东山、玉兰、少壮等剧团,也加仿效。如金采风、冯文锦等是雪声剧团的随团学员;朱东韵、陈东文等是东山越艺社的随团学员;方资洁、江敏莉等是玉兰剧团的随团学员;陆依萍、沈凤英等是少壮剧团的随团学员。

    建国初期,女子越剧科班在沪盛开,但大多数是规模较小,教学条件很差,而收费却较高,成为少数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称作"野鸡"科班。当时获得上海市文化局批准开办的艺训班,仅出新、群立等少数几家越艺社。

    1954年,华东戏曲研究院开设了越剧演员训练班,后转为上海市戏曲学校的越剧班。这是建国后,由国家举办的越剧艺术人才培训班,完全按照国家制订的中等艺术专科学校的规范教学。

    1960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上海文艺界掀起办学热潮,上海越剧院及部分区县剧团办起了学馆和训练班。静安区、南市区、南汇县的戏曲学校,和虹口区专业剧团学馆,均开设越剧班,培养演员、音乐、舞美设计人员,和服装、化装、灯光、道具、装置等舞台技工人员。此外,上海越剧院又招收一批高中毕业生,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培养编剧。上海越剧院和部分区剧团又陆续选送部分中、青年专业人员,到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学习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和作曲。

    自60年代初期以来,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又先后将编剧、导演、舞美设计、作曲、音乐伴奏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分配到上海越剧院和部分区、县越剧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