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摘录——“好的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索—下城区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反思

 如you 2018-09-10
一、区域教育发展的理论塑形
二、区域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1. 高位均衡的区域教育制度框架设计。
​2. 再生性的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设计。
​三、区域教育发展的品牌塑造
​1. 坚守区域教育理想信念。
​2. 积极探求学校特色品牌塑造的载体。
​3. 建立学校特色品牌督评机制。
​​四、区域教育发展的课堂建设
​1. 生态课堂的理念探究。
​2. 生态课堂的区际平台建设。
​3. 生态课堂的典型案例研究。
​五、区域教育发展的质量监测
​1.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内涵。
​2.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技术和路线。
​3.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保障措施。
​六、区域教育发展的开放办学格局构建
​1. 构建区域开放办学政府支持系统。
​2. 构建区域开放办学学校支持系统。
​3. 构建区域开放办学社会支持系统。


​摘录语句:
1、“好的教育”的实现路径包括区域教育发展的理论塑形、区域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区域教育发展的品牌塑造、区域教育发展的课堂建设、区域教育发展的质量监测、区域教育发展的开放办学格局构建。
2、“敬畏生命”——下城教育生态理论的基本立场;“ 教育以人为目
的”——下城教育生态理论的根本追求;“生态智慧”——下城教育生态理论的主要策略与方法;“教育基因”——下城教育生态理论在教育管理和组织建设中的基本特质;“生态课堂的教学伦理”——下城教育生态理论在教学质量提升上的基本出发点。
​3、,通过“嫁接办学——链式发展”、“移植办学——点式发展”、联盟办学——块式发展”及“城乡互助——联动发展”
​4、“科研引领、搭建平台、共树典型、共享资源”的行动策略,
​5、即生态课堂是指在一定教学时空范围内,教师、学生和环境等因子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的场所。“动态平衡”、“轻负高质”是生态课堂的本质,“尊重生命、联系生活、自然生动、平衡生成”是生态课堂的基本原则,“整体、多样、联系、发展”是生态课堂的基本特性,“师生同情”是生态课堂的伦理基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