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读懂 | 在肺癌治疗中,如何打好这张放疗牌?

 ye9030 2018-09-10

手术:把肿瘤切除

化疗:药物杀死肿瘤

放疗:放射线杀死肿瘤

靶向治疗: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

免疫疗法:调动自身免疫力杀死癌细胞


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大家都比较熟悉,免疫疗法是最新的治疗手段,随着近两个月以来,免疫疗法药物获批上市,大家也有所了解。但提到放疗,觅友脑海里更多的是想到放疗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比如脑放疗会影响智力,要命的放射性肺炎、皮肤被烤焦等等。(如下图)其实,在肺癌的治疗中,我们都忽视了放疗这个“站在背后的”低调疗法。



1. 放射治疗的进步,将5年生存率提高11%,副作用发生率降低一半


其实,放疗技术的进步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得益于影像技术的帮助,放射治疗能够准确界定肿瘤的范围。让医生知道肿瘤在哪,这样在放射治疗精准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4D-CT定位就是一种影像技术,是通过对不同呼吸时相采集的影像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肿瘤动态变化的图像,所谓的4D是指将时间窗加进去,像军事打击时攻击运动的靶标一样,用放射治疗打击随呼吸运动的肺部肿瘤。


不仅如此,放疗从三维适形放疗到调强放疗、容积调强放疗再到SBRT(立体定向体部放疗)——肺、脑均可使用SBRT。TOMO断层放射治疗可以对大脑中的重要结构进行保护,比如做全脑放疗时可以将海马区保护起来——“病要治好,人又不治傻”——这种技术的进步,可以给我们带来治疗疗效的改变,保护正常器官功能、保障生活质量。


放疗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年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研究结果显示:共计527例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较常规放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降低副作用。其中,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8%提高到14.4%中位生存期从15.6个月提高到20个月,不良反应方面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还降低了。


2016年发表的调强放疗对比三维适形放疗的研究结果显示:调强放疗显著延长生存期、降低副作用,患者的5年生存率又有进一步的提高——从13%到19%中位生存期从19个月提高到23.3个月


    正如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放射治疗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超过了100年, 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放射治疗也在非常快速地前进之中。放疗技术的进步如此巨大,也正是因为放疗在整个肿瘤过程中贡献了约40%的价值,也就是说每治愈100例患者,就有40%是来自于放射治疗的贡献 。例如,鼻咽癌主要是靠放射治疗治愈的;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采用放射治疗也是可以治愈的。



    2. 不可手术早期非小细胞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现在很热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标准治疗。


    如果不能耐受手术,放疗也能达到很多的治疗效果


    数据显示,可手术的早期(Ⅰ~ⅡB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从77%到35%不等。


    而一项纳入30项研究、2767例病例数据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SBRT(立体定向体部放疗)治疗后,3年局部控制率为88%,3年总生存率为56%,5年局部控制率为86%,5年总生存率为50%


    纳入分析的这2767位患者有一部分是高龄患者,存在心脏病、呼吸疾病等合并症,无法进行手术。如此看来,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说明放疗的效果是可以与手术相媲美的。


    小规模研究显示:放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手术


    另一项SBRT(立体定向体部放疗)对比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放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研究结果报道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引来了外科医生的质疑,有人提出“研究的病例数少、时间长、单位多”,但无论如何,这项研究结果至少证明在早期NSCLC放疗是不劣于外科手术的治疗选择。


    肺癌的复杂性与很多因素有关,肿瘤的部位也会影响治疗选择。对于Ⅰ期患者,哪些更适合手术而哪些更适合放疗,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模式,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因此,外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内科医生永远都是在一条战线上。


    3.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步放化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对于局部晚期患者,放射治疗确实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从生存数据上看,同步放化疗将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提高了10%、5%、4.5%。


    放疗的副作用发生率正在降低


    然而,一些不了解放疗的内科医生可能会说“放疗的副作用那么大,出现放射性肺炎要死人的,出现食管炎吃不了饭也很难受的,单纯化疗就没这些事儿”之类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


    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治疗副作用明显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已经30%多下降到10%左右,现在可能会更低一些,由于顾虑发生率较低的副作用而放弃能带来确切获益的放疗是不明智的。


    EP方案同步放化疗将3年生存率提高近乎两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参与的一项关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对比了放疗联合EP方案(顺铂+依托泊苷)或PC方案(紫杉醇+卡铂)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EP方案比PC方案效果更好;副作用方面,EP方案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PC方案组。



    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EP方案同步放化疗将3年生存率从PC方案组的26%提高到41.1%,EP方案组食管炎发生率较高但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仍低于PC方案组,该研究2017年发表于《肿瘤学年鉴》(Ann Oncol)杂志。


    这项研究发表后不到半年时间,美国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PC方案同步放化疗肺损伤的风险是EP方案的2~3倍,再次证实了前述研究中EP方案优于PC方案的结果。现在,EP方案同步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不仅被写入CSCO肺癌诊疗指南,也被国际上一些权威指南所关注和引用。


    对于中国患者而言,最重要的是EP方案的费用可能还不到PC方案的1/3,并且给药方便,因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


    4. Ⅳ期寡转移的局部放射治疗


    过去诊断脑转移通常依靠症状表现,如头疼、喷射性呕吐、颅压增高症状或有神经功能损伤,而现在往往还没表现出症状就被MRI检查发现了,是影像上的脑转移,因此,我们将1~3个比较小且孤立的转移病灶称为寡转移(Ⅳ期)。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积极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呢?


    积极的局部治疗也能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


    要提醒大家的是,遇到这类患者时首先要安慰,只要积极合理的治疗,这种Ⅳ期患者仍然可以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时间,不能一看到有转移就(消极地)让患者“回家该吃啥吃啥”。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患者数据为例,81例Ⅳ期患者接受放疗局部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达到20.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2个月,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2%、23%、18%。也就是说,积极的局部治疗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局部放疗使长期生存率提高3倍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针对Ⅳ期寡转移局部放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仅入组49例就被伦理审查委员会叫停,为什么?因为局部治疗的效果太好了,局部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都有明显的差别,局部放射治疗可以显著延长Ⅳ期寡转移患者的生存,使长期生存率提高3倍。因此,对于Ⅳ期寡转移患者,我们应该积极推荐局部治疗。


     编后:


    肿瘤的治疗手段是具有灵活性的,并非千篇一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择适合我们所面对的患者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不应排斥任何的治疗技术,包括新的技术、手段和药物,在理性的前提下,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会对患者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