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对先哲——“权力意志”意味着什么?

 追梦人7v9hl8d0 2018-09-10

从霍布斯到黑格尔,整个权力意志的概念预设了意志只想据为己有的既定价值的存在。这种意志哲学表现出来的明显症状即是守旧主义,它完全没有认识到权力意志创造新的价值。也令人曲解了权力意志。本文节选自德勒兹《尼采与哲学》,加印版现已上市。

反对先哲

文 |【法】吉尔·德勒兹

译 | 周颖 刘玉宇

“权力意志”意味着什么?首先,它并不意味着意志想要权力,或把权力作为目标来追寻或渴求,而权力也不是意志的动力。“渴望权力”的表述与“求生意志”一样荒谬。那些把“生命意志”学说当作真理来瞄准的人“必定得不到真理,因为这种意志根本不存在。因为,凡不存在者,当然不能有愿望;但已存在的怎能还渴求存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2卷,“自我超越”;第3卷,“三件恶事”)。这就是尼采坚持认为权力意志是由他创造并引入哲学的新概念的原因,尽管这一学说从外表上看与传统没什么显著的区别。他曾经带着适度的谦虚说:“假设可以从故纸堆里挖掘出尚未说出的内容,那么至今尚无人像我那样把心理学理解为权力意志的形态学和发展理论”(《善恶的彼岸》,23)。然而,在尼采之前,不止一位作家谈及权力意志或者类似的东西;在他身后,也不止一位重新捡起这一术语。但是正如后者不是尼采的信徒,前者也称不上尼采的先师,他们总是从尼采显然不屑于考虑的含义探讨权力意志:好像权力是意志的终极目的,是它的根本动机。好像权力就是意志想要的东西。这种概念至少暗含了三种危及整个意志哲学的错误理解:

①权力被解释为某种表征的对象。在此表述中,意志想要权力或是渴望支配,权力与表征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所有权力都是被表现的权力,而每一种表现都是权力的表现。意志的目标就是表征的目标,反之亦然。在霍布斯那里,处于自然状态的人希望看到他的优越性被表现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在黑格尔那里,意识希望被别人认可并且被表现为自我意识。即使在阿德勒那里,它还是一个表现优越性的问题,这种优越性必要时将弥补器质性的自卑。在这些例子中,权力总是表现或认可(recognition)的对象,而认可实质上预设了一种意识的比较。因此,权力意志必然拥有可以充当比较动力的相应动机,包括虚荣、傲慢、自恋、炫耀以及自卑。尼采质问道:是谁把权力意志理解成使自己得到认可的意志?是谁把权力本身理解为认可的对象?是谁实质上想表现为优越者,甚至希望自己的弱点也表现为优点?正是那些一心想“表现某种形式的优越感”的病人(《论道德的谱系》,第3部分,14)。“只有奴隶才会千方百计想引诱我们对他产生好感,只有这种人才会拜倒在这些好感面前,仿佛这好感并不是他呼唤出来的。——我重申一遍,虚荣,就是返祖现象。”这样呈现给我们的权力不过是由奴隶臆造的权力的表征;这样呈现给我们的主人是奴隶无端猜想的主人形象,是奴隶在主人的位置上幻想着自己凯旋的形象,“这种对高贵者的需求,与高贵灵魂本身的需求在本质上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前一种需求恰恰是缺乏高贵的象征和危险的征兆”(《善恶的彼岸》,287)。哲学家为什么要接受这一虚假的、看上去像一个获胜的奴隶的主人形象?其实所有这些只是一个前奏,是为更重要的辩证戏法作铺垫:一旦把奴隶摆在主人的位置上,他们就以为主人的真理就在奴隶那里。实际上,一切都发生在奴隶之间,无论是征服还是被征服。这是一种表现、被表现、让自己得到表现的疯狂,是成为典范,成为代表的疯狂:这种疯狂是所有奴隶共有的,是他们唯一能够理解的相互关系,是他们凭借胜利强加的关系。表现的概念毒害着哲学:它是奴隶以及奴隶关系的直接产物,它构成对权力最恶劣、最平庸和最低贱的诠释(《权力意志》,第3部分,254)。

②意志哲学的第一种误解属于什么样的性质?当我们使权力成为表现的对象时,我们必然使权力依附于决定事物能否被表现或认可的因素。目前只有现行价值和已经被接受的价值才能这样提供认可的标准。一旦权力意志被理解为使自己被认可的意志,它必然促使人们把既定社会中盛行的价值(权力,金钱,荣誉,声名)归于自己。在此,我们不禁又要问,是谁把权力理解为攫取既定的价值?“平庸之辈只会接受灌输的价值,自己并无任何价值观念;他从不习惯于设定价值,除了已经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价值以外,他不会再去寻找新的价值”(《善恶的彼岸》,261),他固守着主人赐予他的价值。卢梭曾批评霍布斯描摹了一幅以社会为先决条件的自然人的画像。类似的批评可以在尼采那里找到,尽管秉持的精神截然不同:从霍布斯到黑格尔,整个权力意志的概念预设了意志只想据为己有的既定价值的存在。这种意志哲学表现出来的明显症状即是守旧主义,它完全没有认识到权力意志创造新的价值。

③我们还必须追问:既定价值究竟是如何被归于权力意志的?总是通过战争或斗争的结果,无论这种战争或斗争采取何种形式——公开的还是秘密的,正义的还是阴险的。从黑格尔到霍布斯,对权力意志的解释从未离开过战争,原因很简单,因为战争决定哪些人将从主流价值中获取利益。既定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总在斗争中发挥作用;而斗争的特点,无论是为权力而战,为名声而战,还是为生命而战,在于它往往求助于既定价值——这些解释总是摆脱不了类似的套路:斗争、战争、竞争乃至比较的观念同尼采及其权力意志概念毫不相干,我们无论怎样强调这一点也不为过。尼采并非否认斗争的存在,但他不认为它能创造任何新的价值。即使它创造价值,充其量也只是获胜的奴隶的价值。斗争不是形成等级的原则或动力,而是奴隶颠覆等级的手段。斗争从来不是力的能动表现,不是肯定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其结果也绝不是主人或强者获胜。相反,它是弱者压倒强者的手段,因为弱者总是大多数。这就是尼采反对达尔文的原因:达尔文混淆了斗争与选择。他未能看到斗争的结果走向了他想象的反面:它的确有选择的功能,但它只选择弱者并确保他们获胜(《权力意志》,第1部分,395)。尼采说自己教养太好而不愿争斗。他还说权力意志是“从斗争中提炼出来的” (《权力意志》,第2部分,72)。

《尼采与哲学》

吉尔·德勒兹 著 | 周颖 刘玉宇 译

2016 | 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