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枧山--宣城梅氏文化的见证

 明月流 2018-09-11

柏枧山--宣城梅氏文化的见证

 

 

 

“路入瞿硎室,松深古佛家。虹飞惊度壑,雀乳坐啼花。怒瀑冲云断,奔崖憾石斜。茗芽香共摘,帙露啜朝华。”

 

这是古人吟咏柏枧山的诗句。柏枧山坐落宣州的东南,是黄山余脉,主峰天台海拔1095米,从平川拔起,蔚为壮观。山中溪瀑奔流,声如琴鸣,千回百转,汇入山下水库,水尤清冽,常年丰盈,称“柏枧瑶池”。据县志载:“古有僧以柏皮为枧(笕,水槽)引水入厨,故名”;那时山上遍布寺僧山民用柏木和竹筒制成的“自来水管”,引山泉到厨房田间,饮用浇灌,也是难见之景,以致这座山也由此得名。水涓涓以流,山欣欣向荣。生活在这里的人,自然也就沾染了山水的灵气;因这种灵气,柏枧山又成了一座人文名山。

 

柏枧山风景清幽,《辞源》称其“溪谷深邃,峰岩回曲,山水秀美,甲于江南”。早在晋代,就有贤士瞿硎先生隐居此山;唐宋时,人们探幽揽胜的脚步时时在山间回响;明清以后更成为游览胜地。雄奇的山川、幽深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原、珍奇的禽兽、丰饶的物产、绿色的田野,构成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从北面公路进入景区,穿过葱茏的山村,来到一个险峻的所在,只见两峰对峙,下临深谷,宋时曾依崖跨瀑凌空架一座木桥,现已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大桥了。“柏枧飞桥”是古宣州十景之一,历代题咏颇多,如:“桥亭架壑俨雄关,一线丹梯未易攀。千尺清泉万仞壁,飞云岩似此溪山”;“万仞崚嶒瞰碧空,两山壁立跨飞虹。仙人可许乘槎过,疑是鸟填一路通。” 飞桥附近有“柏枧山房”旧址,清代古文家梅伯言在这里编著了《柏枧山房诗文集》。过了桥就是柏枧寺,这里原有古刹,现在的寺庙系在旧址新建。公路到此为止,游人循着山道而上,一路浓荫匝地,奇峰怪石、飞瀑碧潭、古木山花尽可入画。时见摩崖石刻,仅明神宗万历时宁国知府、理学家罗汝芳的题刻就有七处,其双钩大字“云生处”笔力雄浑,勒痕清晰。山深风静,鸟鸣林幽,给人以“红尘嚣嚷山峦阻”的感觉。越往上攀,道路越发崎岖曲折,经历之景也更为秀逸奇谲,野趣天然。登上天台极顶,游人不禁舒敞胸怀,极目远眺,群山莽莽,此起彼伏,逶迤跌宕;水阳江婉转如带,忽隐忽现;天际一片湛蓝,轻云飘拂,动静相宜,真正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山顶有一座禅寺,气宇轩昂,名天台禅寺。日照香炉,金光闪耀,青烟升腾,迷离如幻。沿一条石子小道往下走,穿过一片竹林,又见一座小庙,这也是供游人香客食斋留宿的“驿站”。蔬菜是修行的老妪自己种的,油米是香客施的,水是引来的山泉或池里蓄的雨水,纯净无染。小院素朴整洁,老妪拘谨和善,端出来的素斋却很可口。正堂供几尊庄严肃穆的菩萨,数名僧人击罄敲鱼,念佛诵经之声悠然回荡,发人自省。休憩已毕,游人如果兴犹未尽,还可再作一番探险之旅。柏枧山多的是野山深谷。深山中有一处“万人坑”,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宣州一带的读书人携书避入谷中,后因粮绝而亡,遂得此名。坑谷险陡之极,人迹罕至,于是就成了四不象、金钱豹、豪猪、山猴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游罢山景,依然向北返回,山下不经意地散落着一个个小村庄,宁静、安详,但又庄严凝重,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盘桓。因为这里曾是宣州文化世家梅氏家族的居住地,柏枧山的钟灵毓秀尽集于此。

 

北宋时期,梅尧臣三世后人一支从宣州梅溪迁出,在柏枧山麓躬耕诵读,繁衍生息,后来分居各个村落。山口有一村名梅村山,明代建有“文峰书院”,是梅氏子弟的家塾。明世宗嘉靖年间,梅氏子梅守德举进士出仕,为当时名臣;辞官后与罗汝芳等创办志学书院,并主讲席,开创了“宣城理学”。他的著述很多,诗文之外,还编撰了《宁国府志》、《宣风集》、《宛陵人物传》等,传承宣州文化。梅守德子梅鼎祚,字禹金,早年以诗成名,人评他的诗“五言苍然骨立,七言驰骤,乐府时报杜陵之致,近体合纯而定,声铿似平,思丽而雅”;曾与同乡前辈诗人高维岳、状元沈懋学等共结“敬亭诗社”。后与汤显祖结交,开始戏剧创作,他的传奇《玉盒记》完成后,“士林争购之,纸为之贵”,“时海内无不知禹金者”,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梅鼎祚一生不仕,隐居梅村山书带园,构建天逸阁,藏书著述其中,“著作充栋,四方请学者履盈户外”;又汇编了宣州历代诗人的作品集《宛雅初编》。梅鼎祚堂弟梅膺祚,独力编成《字汇》一书,收单字33179个,并注音释义,简化部首,编制体例为《康熙字典》等字书沿袭。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康熙字典》的前身则是《字汇》和《正字通》。”梅鼎祚之孙梅朗中是复社名士,书画诗文被称为“三绝”。梅朗中子梅庚“为名流领袖数十年”,他的诗“披华振秀,清警独胜”;又善书画,史书记载他“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是“黄山画派”、“宣城诗派”的主将之一,传世诗文名画很多。

 

柏枧山北端坐吉村是历算大师梅文鼎的故居。梅文鼎字定九,“九岁熟五经,通史事”,他是梅庚的族叔。曾祖梅守玉、祖父梅瑞祚都曾为官,能诗文;父亲梅士昌明亡后在家隐居,研习经史,著《周易麟解》等书。受父亲与业师罗玉宾、倪正影响,梅文鼎毕生精研天文历算,还向西方传教士学习,中西贯通,最终成为当时“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还以布衣身份参与《明史·历志》的修纂,纠正谬误50多处,康熙皇帝亲书“绩学参微”以赐。梅文鼎著述恢宏,《梅氏丛书辑要》收录了他的数学著作13种40卷,天文著作10种20卷,还著历算书80余种;丛书收入《四库全书》,流传日、英、法等国,对世界数学天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亦擅诗文,作诗2000多首,《积学堂诗钞》仅收368篇,施闰章评他的诗“不尚华丽,格老气清”。梅文鼎89岁而终,康熙特命江宁织造曹頫营地监葬,现在墓园仍在入山路旁,可供后人拜谒。梅文鼎之弟文鼐、堂弟文鼏、子以燕、孙毂成、玕成、曾孙玢、钫等10多人都通晓数学,祖孙四代被誉为“宣城数学派”。

 

在新田村还有一座“梅清陵园”,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亚明先生倡建。梅清字渊公,号瞿山、瞿硎等。据记载,梅清“英伟豁达,读书竟夜不寐;既长,以博雅负盛名,诗词雄迈隽逸”;“咏歌余,间作墨画”。梅清是一位集诗、书、画之大成于一身的艺术家,当时就有人赞誉他“以诗名江左”,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等诗文集。但是后来他卓绝的山水画成就掩盖了诗名,《清史稿》称其“画尤磅礴,多奇气,尝作《黄山图》,极云烟变化之胜”。王士祯评梅清“画山水入妙品、画松入神品”,“画样今无敌,诗名旧绝伦”;又有人说“宛陵梅渊公画松天下第一”。梅清是梅庚族叔祖,他与石涛交好,两人互相影响,共同创立了著名的中国画流派“黄山画派”。梅清传世画作有《黄山十九景图》、《黄山图》、《黄山炼丹台图》、《西海千峰图》、《宣城二十四景图册》等,收藏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处。梅清作为“明清两代山水画写生之领袖”,对当时及后代影响巨大,现代著名画家如黄宾虹、张大千、汪采白、刘海粟、赖少其等人,都可归入这一流派。

 

柏枧山曾经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但人世沧桑,如今只留下部分梅氏故宅、宗祠的遗址,大师的坟茔寂寞地立在风中。但随着梅氏文化的发掘以及宣州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以梅文鼎纪念馆、梅溪九同碑村和柏枧山为主线的“梅氏文化——山水之旅”,将重新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

 

 

 

柏枧山--宣城梅氏文化的见证

柏枧山--宣城梅氏文化的见证

柏枧山--宣城梅氏文化的见证

柏枧山--宣城梅氏文化的见证

柏枧山--宣城梅氏文化的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