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历史给康熙帝留下了四位皇后,而他生前只认定了三人。他的最后一任皇后,是其子雍正即位后,尊生母德妃乌雅氏为仁寿皇太后,而在死后得了皇后的追谥。 唯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为康熙生前所立。只有她们三人,真正看到了属于皇后的金册金宝。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元后,比康熙年长三月,十三岁与康熙成婚,当了近十年皇后。 《康熙王朝》康熙与赫舍里氏剧照 他们的婚姻,是一桩政治婚姻。联姻前,曾遭到鳌拜与遏必隆的坚决反对。鳌拜直言: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皇后之理? 赫舍里氏的祖父索尼为四辅臣之首,其父为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然而被鳌拜称为“满洲下人之女”。此中原因,不过是讽刺索尼之父硕色为海西女真哈达部的投诚者。 鳌拜的祖父索尔果原为苏完部长,其叔为后金五大臣之一费英东。遏必隆之父“额亦都归太祖最早,巍然元从,战阀亦最多”(《清史稿·额亦都传》),名列五大臣之首。 先辈功勋荫护,后人乘凉收益。太祖公主所生的遏必隆袭爵一等公,屡遭摄政睿亲王打击的鳌拜也在顺治亲政后袭爵二等公。而以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的索尼,曾因誓立太宗皇子,遭到多尔衮一再侵害,夺官抄家,至顺治亲政后才累迁一等伯。虽然都是内大臣充任的辅臣,但因先辈所留下的世职等次有别,索尼与遏必隆、鳌拜所得的政治待遇,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的。 鳌拜、额亦都自恃先人为开国元勋,出身高贵,瞧不起后来居上的索尼。即便他们在顺治朝,同为内大臣,都是两黄旗,但也是明争暗斗。 四辅臣剧照 鳌拜不甘心屈居四辅臣最末,自许军功卓著,擅权自重,日见跋扈张狂,对孝庄与顺治共同指定的首辅索尼,步步紧逼,逼迫索尼长期称病不朝、不与争锋。 孝庄为康熙筹备大婚,遏必隆和鳌拜也拟送女进宫,不料鳌拜之女却被孝庄与康熙圈去,指婚给他的政敌苏克萨哈做儿媳妇。于是,鳌拜与遏必隆二人联手,强推遏必隆之女,入主中宫。此时,遏必隆的女儿,也成为了鳌拜的干女儿。 所以,他们采取讽刺索尼为满洲下人,甚至扬言会引发刀兵之祸,激怒早打算联姻索尼以制衡鳌拜的孝庄:满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 孝庄联姻索尼,笼络正黄旗大臣效忠康熙,抗御以鳌拜、遏必隆为首的满洲镶黄旗阵营,既有分化两黄旗大臣抱团发展的因素,也有强强联手遏制鳌拜势力扩张的战略部署。 康熙大婚,即已成年,这是可以亲政的标志。面对鳌拜为首的辅臣,有着无视幼主、慢待皇室、侵害皇权的现实,孝庄决意打击、分化曾经的利益盟友。 成为太国丈的索尼,以首辅之尊,迫使其余三辅臣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在康熙六年三月,提请康熙亲政。即便并非实质性的交权,但形式也促成了康熙成为了军国要务的决断者。这为后来康熙铲除鳌拜集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康熙投桃报李,在索尼临终前,加授其一等公,与其前得一等伯世袭,使之再次高了遏必隆和鳌拜一头。 孝庄为了联手索尼,提前实现康熙亲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很早为孙儿准备了一个童养媳,即其堂弟、科尔沁三等台吉阿郁锡之女,就是后来追封的慧妃博尔济吉特氏,寄望延续满蒙贵族联姻制度,修补顺治帝废弃、冷落两任科尔沁皇后而濒临断裂的满蒙关系。 《康熙王朝》孝庄与康熙 而鳌拜与遏必隆也因为反对孝庄指定索尼孙女为后之事,后来被康熙议罪各一条:鳌拜“因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册立皇后,心怀妬忌,感行奏阻,罪十三”;作为从犯,“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册立皇后,遏必隆心怀妬忌,与鳌拜同入奏阻,罪三”。(《清圣祖实录》卷二十九,康熙八年五月庚申) 然而,遏必隆比鳌拜幸运,不但没有被圈禁致死,而且仍被授命以公爵宿卫宫廷。不仅如此,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赫舍里氏皇后难产而死,三年后,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也被册立为皇后,还被康熙帝赞誉为至爱“良配”(《康熙帝册谥大行皇后为孝昭皇后册文》)。 遗憾的是,钮祜禄氏只做了半年皇后而病逝。但较之于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还算幸运。佟佳氏作为康熙亲表妹,在孝昭仁皇后死后以贵妃、皇贵妃之尊,主持后宫十一年,却只在临终前,享受了一天皇后的名分。这是康熙给的最后安慰奖。 |
|
来自: 快乐老年435 >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