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本方需要注意的是两点:第一是葛根的大剂量使用;第二是此方的病机。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 考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用葛根者共四首方剂,其中葛根汤用的剂量是四两,奔豚汤用的是五两,竹叶汤用的是三两,而本方用的是八两。这样超常规的使用,说明葛根在本方中的作用太关键、太重要、太具引领作用了。葛根味甘辛性凉,具有发表解肌、解热生津、润燥止渴、清轻升发和止血利(《大明本草》)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深切里热夹表邪下利的病机,而且重用葛根有从根本上遏止病情发展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病机。 葛根芩连汤证是表邪夹热,内迫大肠。因而,其热性下利的特点历来是被普遍重视的。临床上凡遇腹泻便黄,肛门灼热,泻而不畅,发热汗出等症,不论是肠炎还是痢疾,都会使用本方的。但它的病机和主治其实还远不止于此。这从其病之来路和药之配伍即可看出。本方的下利由桂枝证误下而来,从临床实践看,除误下外,其他如包括滥用西药抗生素等不当治疗,都可能导致这种下利。因而,从原病变过程到本证的形成,己有了津伤成热,热利复又伤津的特点。从药物配伍看,全方仅四味药,其中芩连清里热,坚阴止利,甘草和中是明确的,而作为君药的葛根,除解肌透邪,清轻升发外,其具有的主消渴、解诸毒、除大热、透疹斑等作用不容忽视,这些作用在得芩连之助后,可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因此,本方的病机除表邪夹热,内迫大肠外,还应包括阳明燥热津伤消渴,热燥动血,邪郁身热,化毒生斑等。明确了这些问题后,我们才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不失时机地使用本方。 兹举两例,以资证明。
◎病案举例 案一、鼻衄 范某,男,47岁。近半年来反复鼻衄,常初为鼻干鼻痒,前额微胀闷痛,延续一两日即开始衄血,轻时可打安络血等得止,重时须去五官科油纱填塞压迫方能得止。患者平素嗜烟酒,一贯便秘。发病以来己减烟酒,慎饮食。先后数次查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无异,并己请过三位中医以犀角地黄汤、茜根散、十灰散等治不效,脉数,苔黄。分析其鼻干便秘为津伤热甚,前额胀痛乃邪羁阳明,属热燥动血,处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葛根60g,黄芩10g,黄连10g,甘草10g,生地30g,藕节50g。 服药3剂后,未再衄血,鼻干等症也有所减轻。效不更方,又坚持服药15剂。二年后偶遇得知,停药后从未再发。 案二、消渴 蒋某,男,45岁。3个月前查体发现空腹血糖高,连续四次查均在7.88.8mmol/L之间。因不愿服西药,前来要求中药治疗。细询一年多来总感口干口苦,以为抽烟饮酒所致,未予注意。平日一直饮茶成习,也无法区分渴与不渴,但每感身热汗出较多。体丰壮实,脉细数,舌质偏红,苔黄。辨为阳明经邪,热燥津伤。处以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50g,黄连20g,花粉20g,石膏30g,黄芩10g,甘草10g,竹叶12g,沙参30g。 上方水煎,日服1剂,嘱其禁糖减食,忌烟酒,多加运动。服至12剂时口干等症减,服完30剂,症状消失,复查空腹血糖6.2mmol/L,又服30剂,停药半年后复查,空腹血糖5.8mmol/L,无不适。 |
|
来自: 昼三夜二205 > 《刘方柏临床百方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