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大院 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光禄坊, 有座”刘家大院“。 它占据了光禄坊的半条街, 是福州最大的单体古民居。 它风云变幻的历史故事, 简直可以说上一千零一夜。 刘家大院最早的历史要从明代说起,最初的主人并不姓刘,改扩建于清代。 四座院宅皆坐北朝南,四面风火高墙,双坡屋顶,院墙檐下有彩色灰塑的花边纹饰。每座临街皆有双重错位石框大门,古朴凝重。 入大门,三面环廊,中为天井。登天井的石阶即为大座,面阔五间,中为前厅,旁为厢房。进深七柱,减柱穿斗式木构架。 从前厅过边门到后厅堂和后厢房。接着是后天井,到二进。二进、三进、四进的布局基本相同。 四座院宅之间隔墙相邻,有小门相通。共有12间大厅,48间厢房,6座花厅,3口鱼池,3座假山,6处亭阁,还有门头房、粮库、闺阁、藏书楼、观音阁、佛堂等。 大院的建筑材料全部经过精选和特殊加工。围墙高达6米,墙砖坚牢耐火。铺地青石板平整光滑,长3米以上,宽0.6米以上的达300多条。长3.3米的抱围大木柱有100多根。青石柱础上精雕细刻着八骏马等图案。 40多间大小厢房的门扇、窗门、窗棂、壁扇、花隔等,皆为楠木。院内的家具皆为红木精制。最东端的28号厅堂用南瓜悬钟,悬钟前兽嘴衔封板,刻夔龙回纹,卷棚梁上施斗拱替木;厢房楠木窗刻着花纹,襻间用卷书斗拱等,精致之极。 此前,院墙的彩绘被水泥封堵,2015年修复时,专门请来彩绘工匠慢慢清洗,再根据清洗出的原样进行恢复。 彩绘左右两侧有渔夫打鱼、农夫踩水车、樵夫砍柴等图案,中间是主人衣锦返乡的画面和一些生活场景,还绘有荷花、鲤鱼、牡丹、锦鸡等吉祥物,非常生动。 若说刘家大院哪里最漂亮,要数东侧的花厅了。这个花厅的半月池之精致,与二梅书屋、叶氏民居的半月池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池边环绕着海礁石堆砌的假山,还有爬藤植物、露台以及水榭。 刘家大院的前世今生 明代
清初 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 西侧两座是清康熙年间书画家林佶故居。 乾隆 嘉庆 河北龙山刘氏家族第十三世刘照及他的儿子刘家镇购买。 道光 刘家镇侄子刘齐衔(林则徐的长女婿)、刘齐衢同榜中进士,扩建刘家大院。 光绪 刘齐衔之子刘学慰、刘学恂,开设著名的天泉钱庄,投身民族工业。 1910年 刘学恂之子刘崇佑、刘崇伟、刘崇杰、刘崇伦、刘崇侃在福州创办电气公司。 1927年 庞大的债务和高额利息一直是纠缠刘家电气公司的梦魇。窃电和欠费等问题难以避免。 1937年 作为家族企业核心人物的刘崇伦和侄子刘爱其被福州特务张超绑架杀害,给刘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1949年 福州解放。解放军军管会接管了福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电光刘”正式告别了历史舞台。 2005年 刘家大院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 刘家大院经修缮后对外开放。 悬挂在刘家大院门前的“翄均居”匾额是清代时,林则徐送给刘家镇的。他的侄子刘齐衔是林则徐的长女婿。“翄均居”读作pī yùn ju,就是指在三坊七巷内诗词歌赋的居住地。 刘家世代经商和为官,传袭下来的家产非常丰厚。刘齐衔的伯父刘家镇以前在朝廷做官,别号“刘百万”。刘齐衔为官20多年间,俸禄达10万银元。为官期间,他将这些钱陆续寄回家中,转化为高利贷资本和土地,获得高额利润。这种理财思想影响了刘家后代。 刘齐衔之子刘学恂,开设了著名的天泉钱庄。天泉钱庄的银票在长乐、连江都能通用,信用一度超过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据资料记载,天泉钱庄开办的13年间,获利达15000元左右,是原来的一倍半。 1890年,刘学慰、刘学恂兄弟集资创办了一座糖厂,不久便倒闭了。三年后,刘学恂将糖厂的厂房改成仓库,经营纸业。然而仓库失火,损失惨重。尽管涉足工业的尝试一一失败,但刘家投身工业的历史大幕,由此渐渐拉开。 1910年,刘学恂的几个儿子刘崇佑、刘崇伟、刘崇杰、刘崇伦、刘崇侃在福州创办了电气公司。由刘崇伟出面集资,成立了福州电气公司,这是当时全国向清朝邮传部立案的十一家电气公司之一。
公司成立当年,就在台江新港(今福州电业局院内)安装了两台15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次年十月开始向南台发电,一个月后,又开始向城区送电。当时仅限电灯的晚上用电,后来随着用户增加,白天也开始发电。 随着电气公司的发展,福州电灯用户逐年增长。在创办之初,电灯用户仅有234户,不到一年,就增加到912户,而到了1924年,电灯用户高达11743户。 电灯事业的成功,加大了刘家涉足电气周边产业的信心。1912年末,刘家又接手了官办电话,成立了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刘崇伦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时电话是奢侈品,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司、工厂等使用较为普遍。电话业务逐年增长,从成立之初的200多架增加至800多架,月租费收入也从1万多元增长至6万元。 此后,刘家的产业逐渐形成以电气公司为核心、向外扩展的趋势,电气公司名下的附属企业众多。由于电气公司主要供应电灯用电,在福州话中,电灯又称“电光”,所以给电灯供电的刘家自然成了名符其实的“电光刘”。 刘家兴盛时,除了福州电气公司外,还有福建电话公司、福电铁工厂、福清电灯公司等,所有产业总额达到300多万元。 在刘家产业扩张的过程中,刘崇佑等五兄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刘崇佑在民国初年曾担任福建咨议局副议长和资政院议员;刘崇杰任驻日本横滨领事、驻西班牙公使等职,他们对刘家产业发展起着政治支持的作用;刘崇伟 一向代表父亲刘学恂在福州官场周旋,又曾担任福建银行经理,主要负责对外交际和筹款; 刘崇伦 电气技术专业,也曾在日本学过企业管理,主要担任技术和筹划工作; 刘崇侃 在日本学商科,负责企业会计和总务管理。 刘家人才辈出,陈宝琛的外甥、李鸿章幼弟李昭庆的孙女婿、近代的银行家刘攻芸,以及曾任福建盐运使,号称“福建理财三杰”之一的刘鸿寿,都是民国时期金融界重要人物。 在1927年以前,刘氏家族企业由刘崇伟负责,此后主要由刘崇伦负责。刘氏家族企业的一切筹划,都出自刘崇伦手,他对家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刘崇伦利用他与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校长的关系,在每届毕业生中挑选品学兼优的来厂培训,有些还被选送到国外进修。 在当时,电气公司对中上层干部有供应午餐的制度,每人一个月要花近100元,比较当时工人一月五六元的伙食费,可见公司为留住人才所下的血本。 公司还有年终发放红包的制度,有些红包中还附有评语。在那个动荡时代,这些制度对于留住技术人员和工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及存根 1927年后,庞大的债务和高额利息一直是纠缠刘家电气公司的梦魇。窃电和欠费等问题难以避免。 为了挽回企业颓势,刘家兄弟决定解散旧财团,成立新财团,试图重振旗鼓,然而以失败告终。 1937年,作为家族企业核心人物的刘崇伦和侄子刘爱其被福州特务张超绑架杀害,这给刘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内战爆发,通货膨胀,福州解放,时代的洪流席卷了刘家。解放军军管会接管了福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自此“电光刘”正式告别了历史舞台。 当年老福州有个说法,福州有三塔, 郁达夫和刘家大院也有一段渊源。 王映霞与郁达夫 1936年10月,郁达夫住进光禄坊刘家大院28号东花厅。同住的有二子郁云和王映霞女士等。 1937年,他的家乡浙江富阳沦陷,老母不甘做“亡国顺民”,绝食饿死。噩耗传来,达夫痛不欲生,即在这里设灵堂吊祭,写了一副对联曰:“此仇必报,无母何依。” 历经世事变迁的刘家大院,并未被历史的尘埃深埋,正如大院内幸存的百年玉兰与辛夷,花期来时,依旧花开满树,芳香袭远。 新媒体编辑 陈心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