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友善 | 残墨 · 秃笔 · 闲致

 耕夫的图书馆 2018-09-11

>> > 當 代 兿 事 <>


让我们与您分享有意思的艺术


夏暑过半

开学季

炎炎大暑已过

你还记得

2018初的那场初雪吗



2018的大雪

比起2008的脚步

来的轻快而喜悦

十年翘首

这纯之尚的皎白

于友善教授

以他手中的笔描绘

那几时雪中所见

对酒当雪蘸墨碟

面画三千何复求

于师道来

只求为会心画者


雪的日记

 




诗文:虞玺

朗诵:周隽



當代藝事 出品



于师之雪径


画里墨间

袅袅枝干

积雪空灵

默默相守相凝



我始终在此侯你

携归一片雪

开笔忽相对

化作对镜人


雪枝


雪停笔不停

树的千姿百态

穿过晚霞

透过钟声

当时初冬乍逢

如此美妙时节

哪堪辜负



于画为友

于人为善



/ /


于师——友善

1957年生于山东乳山,1982年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画人物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又是一年迎新时际

跟随于师

回顾那时覆雪南艺

水墨恒固

师之笔触



黑白水墨承转之间,融合南北之性情。


既有北地的刚毅峭立,又有南方的温情如水。



于师致力于中国人物画的研究和创作,在线形、态、神诸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善用笔墨线型语言,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刻画颇用心力,喜用淡淡的墨传神,独具意味。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罗汉(部分)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程大利先生曾这样表述他对于友善绘画的看法:“友善的画给我留下的印象大致有这样几点:对传统的深深认识和尊重扎实的造型功底严谨的章法经营对个性化语言的追求”。


/ /


用笔雄健、水墨饱蘸,在章法经营的严谨和对个性化语言的追求间寻到平衡,以传统之精神为统领,将重骨力的流畅线条运用于画面中的情感表达,毫无挂碍地直抒胸臆。


宣物莫善于言、存'情'莫大于画。


既是人物画家

也修于水墨山水


于师特别重视线条


他在《线条的困惑》一文中也说过:“线条之于中国画,最初的功能只是框定形状,勾画轮廓。随着绘画的发展,线条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内涵,不仅要清晰展示出画家所描绘的物体,还要显示出某种意蕴和精神,以昭示人类的某些情感,甚至被分门别类,与各类意蕴一一对应。”


读于师的作品,你会发现作品中的每根线条都有着天然的生命力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于师笔下的人物(部分)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不放弃法度的约束,在每一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写意画中都可以辨析出非常细腻、非常熨帖的巧妙安排。


这一点,在他人物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于师曾自述;


“有一阵子,我沉溺于提起笔来不假思索地在四尺、六尺、八尺甚至更大的生宣上横涂竖抹,凭借枯湿浓淡粗细曲直、由得中锋侧锋疾驰缓行。”


“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个不可抗拒的理由:绘画就应该是情绪的表现,中国画更应当直抒胸臆畅快无碍。”



孜孜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探索,不以形式之怪异而哗众,但求笔墨之突破。


他的写意画偏爱任伯年风骨,线条丰富,夸张之处不失沉实,方正之间不失张扬。



用其雄健之笔,饱蘸水墨,在随意挥洒中,勾勒出一幅幅精彩画作。


扎实的人物造型功底和大彻大悟的笔墨形式,特别是罗汉、仕女等系列画作,为于氏树立了独特的艺术格调和笔墨境界。



他的创作与人生的写意,远是无止境的。


愿此清新自由之笔触,采撷到清凉,与你共享。


/ /责任编辑:雪国 郡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